为您找到与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论文 教育论文的特点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部件教学法是一种符合汉字系统规律和学习者认知心理,具有较强类推作用的科学汉字教学法。
今天读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就韩国教育部指定的1800汉字部件分析及教学法浅析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希望能够够帮助到大家:
就韩国教育部指定的1800汉字部件分析及教学法浅析
本论文关于韩国教育部指定的1800汉字就其中易能分析出部首的汉字进行分析并就其教学方法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以期能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方面贡献一些力量。其中的汉字分析也可用于汉字游戏设计的参考。 主要依据《说文解字》 《 汉字源流字典》等工具书,并参照其他有关的文献进行整理而成,也有的根据文字学关于形体演变的常识确定。
根据部件的构字数,将部件划分成两类:常用部件(20-30)次常用部件(10-20)因版面限制仅就常用部件进行分析。韩国教育部指定的1800汉字的常用部件分析 常用部件(20-30)。
部首 人(亻), 出现次数30, 象形字,甲骨文像侧立的人形。金文大同。篆文文字化, 隶变后,楷书写作“人”。 《说文 ? 人部》:“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象臂胫之形。”本义为能够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也指人类。又指别人。又指民众。又指某人,某种人,某些人。引申也指人的品质,性情。又指体面、面子。 如今即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人《说文》部首。至今仍设“人”部。凡从“人”取义的字皆与人等义有关 。 例字如: 借、体、休、他等。
部首 水(氵?), 出现次数27, 象形字,甲骨文像水流形,金文大同,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水”。作左旁时写作“氵”,作下旁时,写作“?”。 《说文 ? 水部》:“水,?也,北方之行,象众水并流。”本义为河流。 引申泛指江、河、湖、海、洋。引申又指水这种液体。又引申泛指某些液态物。又用于比喻淡薄、不专一。 例字如: 深、泳、游、浅等。
部首 言(讠), 出现次数26, 会意字。言与音同源。甲骨文从口,上像箫管乐器形,会口吹乐器之意、金文大同。篆文整齐化。乐器讹为辛, 隶变后,楷书写作”言”。如今作左旁时简化写作讠, 说文 ? 言部》:“言,直言曰言,论难曰语。从口,辛声。”本义为吹奏乐器。《尔雅 ?释乐》:“大箫为之言。” 也指所吹乐器。吹奏乐器与说话皆表现为有意义的声音,故引申指说,陈说,就是说。用作名词,指说出来的话或一句话。也指说出,写出的一个字。也指著作。 如今即可单用,也可作偏旁,言《说文》部首。至今仍设“言”部。凡从言”取义的字皆与声音、语言等义有关。 例字如: 讲、记、谈、读等。
部首日, 出现次数22, 象形字。甲骨文像太阳形(甲骨文用刀不易刻圆)。金文大同。篆文整齐划。隶变后,楷书写作”日”。 说文 ? 日部》:“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从口、一,象形。”本义为太阳。引申指白天,也指一昼夜。用作状语,指每天。又引申泛指时间、光阴、日子。又特指吉凶祭祀时辰。如今即可单用,也可作偏旁,日《说文》部首。至今仍设“日”部。凡从“日”取义的字皆与太阳、光阴、时日等义有关。 例字如: 晚、明、时、晨等。
部首心, 出现次数22, 象形字,甲骨文像心脏之形。金文更像, 篆文整齐划,隶变后,楷书写作”心”。 《说文 ? 心部》:“心,人心,在身之中,象形。”本义为心脏。 古人以为心是思维的器官,故引申泛指思想、心思、内心、性情、思谋。引申也只心所在的胸部。心在人身之中,故又引申指中心、中央。花蕊是花的心,故又引申之花蕊,也指树木的尖刺。 如今即可单用,也可作偏旁,心《说文》部首。至今仍设“心”部。 作左旁时写作“忄”,作下旁时,写作“心”。例字如: 心、感、急、念等。
次常用部件(10-20) ?(辶)、 木、 宀、 手(扌)、 糸(丝、纟、?)、口、攴(攵)、又
以上部首均仍在现在使用,其中大部分又即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下面就对常用部首的教学方法提出一点自己的建议。
影像法:人,组词能力最强,因此要加强此字的记忆,可以放一段影像,说明人字的各种字体变化,也可用身体姿势摆出人的形状,告知其做偏旁时,会有变化。 凡从“人”取义的字皆与人等义有关 。
水、日、木、口亦可用影像的方法,在此不一一介绍。
联系法:心,可以介绍心字有四划,分别代表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这样不仅心的意思解释清楚而且笔划也比较容易记住。
绘图法:宀,可以会化成房子的样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对宀字的图画进行修饰,例如价格烟囱……,使其明白 凡从“宀”取义的字皆与房屋、覆盖等义有关。
辶,直接画一个类似于辶的路,并且可以与问路的课文结合起来,联系所学词语左拐、右拐等。
扌,可以绘图为一个人划船的样子,划船需要靠手而且划船也是一项技能,因此便可将凡从“扌” 取义的字皆与手臂、操作、技能等义解释清楚。
糸、又皆可用此法,也可让学生自己看图绘画。
联想法:攴,与所学的部首“又”相似,只是上面加上类似于拐杖的字形,又解释为右手,右手拿着拐杖击打,即可把攴的意思解释明白。,作偏旁时“攵”也可理解为一把刀把“又”切了一刀。
部件教学法是一种符合汉字系统规律和学习者认知心理,具有较强类推作用的科学汉字教学法。本文针对目前汉字部件分析与部件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分歧,抓住对外汉字教学的客观事实,对韩国教育部规定的1800汉字进行部件分析,并对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为韩国教学工作提出自己的认识。希望对汉字教学起到一定的作用。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要开好“教师口语”课,必须加强“教师口语学”研究,必须建立“教师口语学”的科学理论体系,这已成为近年来广大口语教学研究工作者的共识。“口语学”,是一门实用性最强、涉及面最广、古老而又年轻的边缘学科;是一门与现代信息科学技术有密切关系、与各种科学技术有直接联系的领先学科;是一门与人类活动共存、与社会进步同行、永远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科。“教师口语学”作为“口语学”分支,必须在“口语学”理论指导下,探讨“教师口语”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开拓“教师口语”实际应用的广阔前景。这种教学体系就是一体化教学体系。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教师口语”教学现状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阅读!
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教师口语”教学现状分析全文如下:
我校是市属以初中为起点面向全省招生的幼儿师范学校,在高校教育改革的浪潮下,办学层次由中专升格为大专,升专后的教育教学也顺应形势发生着改变,这些变化也深刻地影响着“教师口语”课,因此了解和分析升专后的学生和口语教学现状,为转变教学观念和思路,尽快适应新的形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999年国家人事制度改革,师范生不再享受“包分配”政策,同时大学不断扩招,使得初中毕业生选择就读幼师的人越来越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由于成绩不好,考大学无望,才不得不选择了幼儿师范学校。虽然学校的办学层次提升了,但学生质量却在逐年下降,由中专时期的择优变成了大专时期只能招到一般学生,甚至是成绩较差的学生。
以我校2011级沈阳地区学生成绩为例:沈阳地区中考成绩满分为760分(含体育加试成绩60分)。其中学前教育专业,最高分为551,最低分为380,平均分为447;学前教育双语专业,最高分为645,最低分为373,平均分为518。
学前教育双语专业相比于学前教育专业成绩要高很多,但成绩最好的学生也达不到省重点高中的最低分数线,成绩最低的学生比普通高中的录取分还要低,而沈阳地区是全省入学成绩最好的。总体来说学生成绩不理想,这样的现象已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
由于生源质量下滑,学生的整体素质也随之下降,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不受老师重视,发言机会少,没有自信心,惧怕在公共场合讲话。加之初中教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语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没有或极少关注学生的听说能力,缺少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使得学生的口语感受力和表达能力不尽如人意,这些因素给教师口语课的教学与训练带来极大的困难。
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幼儿教育专业的原因之一是出于美术或音乐的爱好,她们对口语的喜好远低于声乐、钢琴、舞蹈、美术等学科;学生在毕业汇报演出中更愿意以唱歌和舞蹈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才能,对口语能力展示的节目没有兴趣,或是无奈的选择;毕业生招聘会上,音乐、舞蹈、美术方面的技能也经常是招聘单位重点考核的内容,这些原因客观地造成了口语备受冷落的局面,严重地影响着学生口语能力训练的积极性。
口语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特点,口语训练的效果不会在短时间内显现,表达能力的获得更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学生长期地、自觉地训练和巩固,而许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尽管师范院校课程标准规定“本课程要按一定的比例配备专职教师”,但目前我校口语专职教师只有二人,其他二人同时兼任文选课,这种情况在师范类院校相当普遍。
即使是专职教师也只是受过普通话和测试员培训,虽然普通话水平都达到一级乙等以上,但没有进行过口语专项培训和口语理论的专门研究,使得口语教师的示范能力和指导能力相对薄弱。
口语教师基本上都是语文老师出身,在教法上习惯于文选课的重理论轻实践、讲得多练得少的教学模式,不注重训练或训练方法陈旧。由于教师口语课是比较小众的课程,只有在师范类院校中才开设,所以缺乏教研和交流,各校的教学基本上各自为战,摸着石头过河,缺乏统一性和科学性,更谈不上对口语教学的深入探究和创新。
口语教师很少有机会向教法老师那样,到幼儿园去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情况或参与幼儿园的前沿教改活动,所以普遍对幼儿教育专业的职业特色理解肤浅,导致在口语教学中只能泛泛地进行一般口语表达训练,对幼教专业职业化特点的口语训练力不从心。
教师口语课由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三部分构成。幼儿教育职业化口语训练应该是幼教专业口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普通话测试证书却是学生获取教师资格证和毕业证必须具备的硬件之一,所以在教师口语课上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普通话予以极大的关注,甚至把普通话水平测试等同于教师口语课,使教师口语课出现了极大的偏颇。
教师口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训练课,我校在三年制中专阶段,口语课开设时间为三学年,每周二课时,升为专科层次后设置为二学年,每周一课时,课时量缩减了三分之二,加之口语课是随堂考试课,考试又占用一部分课时,课时量的不足,使训练时间和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很少的课时又使口语课的教学内容受到极大限制,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要完成普通话测试训练,多数口语老师只能压缩甚至删除一部分教学内容,而往往会被删掉的部分是幼儿教师职业口语训练,而这部分恰恰是最能体现幼师生职业特点的内容,达不到促进学生的职业化成长的目标。
我校中专阶段采用的是全国统编的幼儿师范口语教材《听话和说话》(全四册),1998年编写的,这套教材在理论的论述上全面、有见地,但时间较早,训练材料已明显过时,不符合当今学生的心理要求。近几年也先后选用了一些针对幼儿教育专业的口语教材,或内容缺乏幼教专业针对性,或理论阐述过多,实践性不强,或训练设计难以操作,或缺乏配套的音像资料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如能由国家权威机构统一编写,具有较强幼教专业特色的幼儿师范口语教材,必然会对幼儿师范院校的口语教学科学性和规范性起到积极的作用。
目前除了对普通话的要求有一个国家普通话等级测试标准外,《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过于笼统,不具体,使得日常教学中的学生能力评价无所适从,教师只能凭自己的好恶和直觉来评定,随意性很强,而且评价者往往是任课教师一个人,评价方式单一,我们急需一套完整、具体的、明确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来加强教师口语课的科学性。
专科层次的教师口语课虽然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近年来国家对幼儿教育倾注的极大关注,让我们有信心面对教师口语教学和训练中的一切挑战。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通过网络实现的远程教育,在我国地域差别比较大。受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东部发达地区在远程教育开展的深度与广度等方面均优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因此在相应政策制订上较难,在客观上造成远程教育的规范程序差。。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偏远农村远程教育教学可行分析相关毕业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偏远农村远程教育教学可行分析全文如下:
[摘要]要提高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利用率,必须做到:机构健全、领导重视;搞好项目学校配套设施的建设工作;加大在“三种模式”教学应用的培训力度;开展农村中学现代远程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利用率提高
国家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工作以来,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只有硬件设施,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提高设备利用率,使其真正为教学服务。笔者认为(以为例,以下简称“我县”),要提高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利用率,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开展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作任务非常艰巨。我县教文广体局领导班子一班人,与时俱进,超前谋划,在着力转变思想观念,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专门成立了由教文广体局局长任组长的“保德县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领导小组”。为了科学领导,又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文广体局电教馆,由电教馆成员负责具体的工程规划、安装实验,后期培训等工作,由此,整个工程更加专业,深入人心。
“三种模式”中各模式的设备已基本可以实现在项目学校中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但在具体应用中我们发现,现有模式并非尽善尽美,有的存在设计上缺陷,比如,模式二中卫星接收单元部分,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节目不能被保存,而且按照安装要求,节目观看用的电视机只能放在卫星接收室,这对于让学生来看“空中课堂”节目之类的事情来说是不现实的,所以按照现有模式,电视部分并不能很好地被利用。发现问题以后,我们及时研究对策,给学校做出以下三种整改意见,供不同条件的学校选择:第一,为模式二自行添置一如录像机,将好的电视节目录下来,拿到播放室播放;第二,为模式二中的卫星接收电脑添置外置USB接口的视频捕获卡,将电视节目进行MPEG采集存入计算机,然后通过光盘刻录或局域网发布让师生观看;第三,建立学校范围内的闭路电视网,将卫星电视节目直接进行转播。值得欣慰的是,意见出台后,得到了许多项目学校采纳。他们通过保德县教文广体局网站上公布的中国教育电视台节目表了解节目安排,有选择地进行录制保存,某些学校还采用了意见三,建立了校园闭路电视网,教学效果很好。
我县从试点工作一开始就把骨干教师培训工作贯穿于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之中。结合实际,制定了本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学校教师培训方案。我们的培训目标是:通过培训,使试点校一线教师和技术人员熟练掌握“三种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使其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最终达到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提高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使其能够积极主动探索远程教育条件下教育教学应用模式,从而提高工程的投资效益和应用效果。
为此,我们制定了以下培训内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法、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概念和应用、教学光盘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及教学设计实践、卫星资源接收和应用中的问题解决、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的问题解决、运用卫星资源的教学设计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实践、运用网络资源的教学设计实践等,还包括各种模式的具体课例观摩。培训由县电教馆和教研室共同承担,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与形式,打破单纯课堂授课的方式,积极探索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参与式学习、使用学习等多种方式。使用讲授、研讨、动手设计课例、优秀课例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学习,以提高教师实际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我们还积极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与学习,在掌握具体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学习的能力。
县级培训以后,我们要求受训教师要在各自学校展开校本培训,制定本校培训计划并且实施。我们还积极组织项目学校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各类远程教育应用培训。到目前为止,我县接受过县级上以远程教育应用培训的教师已达350人次。开展培训的同时,我们在保德县教育文化广电体育局网站上开辟了远程教育论坛,供我县教师在网络上发表自己对远程教育的理解、看法并展开讨论,好的经验由此也得到了及时的推广。公务员之家
开展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对于充分发挥其教育教学效益,使教师深入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都是大有裨益的。我县局领导高瞻远瞩,早在工程初期,就已确立要及早开展远程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并由县教研室在全县中小学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改革的契机,与县电教馆联合启动了远程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申报工作,规定凡我县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学校均可申报。课题范围包括: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资源接收与整理、学校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与方式、“三种模式”在农村中小学教学中运用方式的研究、中心校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教学点提供教学服务的研究、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效果测试与评估的研究等。我们要求,学校要根据“三种模式”应用中的教育教学特点、本校利用选题时也可以不局限于我们所列的范围而自行拟定科研题目。科研课题由各项目学校直接向我县教研室提出申报,经教研室评审后立项作为县级课题。待省市启动相应远程教育课题研究项目之后,再将选题科学、运行正常、有阶段性成果的课题项目推荐到省市级有关部门立项。
[1]王华.开放教育农科专业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2]董良杰,霍慧玲,韩晓丽.论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及运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3]郝卫红.发展电大远程教育是服务“三农”的战略需要[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受教育者、教育者、家长、社会、学校和政府共同参与实施,通过教学质量管理评价机制、监控机制、激励机制的创新,运用高效的领导决策体系、健全的组织保障体系、全面的管理制度体系、灵活的信息反馈体系、严密的过程监控体系和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整套运行机制实现预期的教学质量管理目标,教学质量管理是对学校整个教学活动所进行的质量监督和控制,它与教育质量管理一样,具有全面性、全员性、全程性、规范性、动态性等特点。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军事任职教育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结构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院校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依据军委关于院校教育教学的条例,总结任职教育教学规律和特点,综合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对任职教育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结构进行分析,提出包括组织架构、规章制度、质量标准、资源配置和质量改进五个子系统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结构模型。
【关键词】任职教育 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军事院校教育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是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的内在要求,因此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军事院校法治化水平的重要任务。本文在分析任职教育教学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组织架构、规章制度、质量标准、资源配置和质量改进五个子系统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结构模型。
明确任职院校各部门在教学工作方面的任务、职责和相互关系是开展教学质量保证活动的前提,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首要工作就是完善组织结构。当前我军院校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首要问题是管理职责不清,教学质量监管落实不到位。因此,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的主要思路是在现有组织框架内确定部门间权限,强化有关部门的质量管理功能,与此同时增设必要的组织机构,如教学质量控制小组,对现有组织给予必要的补充和完善。
国有国法,校有校规。院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准绳,任职院校应根据国家有关教育教学法规,从本院(校)的实际出发,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建立健全本院(校)教学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使教学各环节有章可依、有规可循。
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规章制度子系统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教学过程规范制度包括教学准备、实施及考核过程中各环节和活动的具体规范制度,教学质量体现在教学各个环节,要识别教学过程关键节点和活动,制定相关规范制度,保证教学全过程可控[1];教学质量监督和控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过程,任职院校要建立相关的规范制度,细化操作流程,保证质量监控工作有效进行;教学信息是指反映教学各项活动运行状况的各种消息、数据、文件、表格等。院校要建立教学信息管理规范制度,规范教学信息获取、储存及利用过程[2],实现教学过程可视化,促进信息在各级组织间的流动,使管理决策以事实为依据。
质量标准指产品和工作必须达到的规格和要求,教学质量标准是衡量教学工作效果的尺度,教学质量监督和控制工作也必须以一定的标准为依据。院校应根据教学质量目标制定具体的指标和要求,标准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但是必须可衡量、可操作。
院校教学质量标准一般分为人才质量标准、工作质量标准和文件标准。人才质量标准是对院校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及素质方面的具体要求,任职院校在制定人才质量标准时要依据新时期军事发展战略、任职培训任务要求以及岗位能力要求[3];工作质量标准是对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运行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具体规定,分为教学工作标准、管理工作标准和保障工作标准;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文件包括过程记录、工作计划、组织结构图以及各种规范,利用文件可以保证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行,实现教学工作的可追溯性,院校要建立文件编制、审批、修改、保存及使用等方面的标准,促进教学质量管理标准化。
资源是任职院校建立和实施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院校应在质量保证体系策划阶段,识别教学活动中所需资源,编制资源配置计划。教学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教学环境。
人力资源是指院校内对教学效果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人员,包括教员、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学保障人员。院校应对以上人员配备到位,并且要确定从事相关工作岗位人员所需的能力要求,提供必要的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保证人员能够胜任工作。
基础设施是组织运行所必需的设施、设备和服务的体系[4],大致分为教学场所、教学过程设备和教学支持性服务设备。院校要提供教学所需的基础设施,并维护其完备性,保证服务质量。
教学环境是开展教学活动时所处的条件,包括物理的、心理的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教学环境对教学质量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任职院校要注重营造和维护良好的教学环境。
持续的质量改进是不断增强组织满足要求的有效手段,也是任何组织的永恒目标[5]。教学质量改进系统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重要组成,是确保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自我完善和持续运行必要措施。
教学质量改进可以是日常渐进的改进活动,也可以是重大改进活动。院校要积极鼓励基层教学组织设立教学质量小组,建立良好的建议反馈系统,营造激励改进的氛围和环境。与此同时,院校要大力支持教学研究活动,对有助于改进教学质量的教学研究项目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促进教学研究为教学实践更好服务,实现教研相长。
综上所述,任职教育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涵盖教学全过程,涉及人、机、料、法、环等多要素的立体结构,组织机构是支撑、规范制度是导向、质量标准是标尺、资源配置是保障、质量改进是动力,五个子系统共同构成完备的、有效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军事任职教育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结构分析】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经常出现一些偏误,。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在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回答“是非问句”中的错误的基础上,阐述此理论,揭示偏误的来源,以及我们对待偏误的态度,以便更好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 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偏误分析就是发现学生第二语言学习中偏误并对其规律进行分析,对偏误进行纠正的过程。也可以叫它错误分析。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是两种:一种是失误,一种是偏误,失误是偶然发生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口误、和笔误。它是在紧张、疲劳、注意力分散时发生。失误的发生本身是没有规律的,一旦发了由生学生自己发现或改正。
第二语言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所使用的语言是介于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也叫中介语,又称中继语。学生使用这种新语言既有正确成分,也有错误成分。随着学习的进展,中介语逐渐向目的语的标准形式靠拢,当学生的交际需求一旦满足,或其他原因停止学习的时候,他的中介语就停下来。在汉语教学中教师发现的各种骗吴,自然发生在低年级,低水平的学生群里。
(一)现状
新疆,双语教学是指用汉语讲授非母语课程。事实上,真正的双语教学应该是教师用流利的汉语讲述非汉语课程。这就是要求担任双语教学的教师既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又要有扎实的汉语语言功底。目前,双语教学应该如何开设和评价双语课程等问题都尚无定论;双语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特点,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都处于实验与探索阶段。首先,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通过听教师讲授,掌握很多语言知识,如果初次接触并掌握的语法,句法或发言是错误的,那么需要表达时,他们往往说出的则不标准的汉语,这个各阶段的学生自然会出现更多偏误问题。其次,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时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汉语教学活动,只靠老师在课堂上课堂上进行听,说,读,写等学习活动,没有配备各种学习辅助工具,如:收音机,录音机,复读机,电子词典,电脑,磁带,等。将会影响学生偏误。
另外,有些非汉语专业课教师教汉语需要备课时,要查阅汉语词典、注意发音、丰富自己的汉语知识面、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是受到语言能力的局限,很难回答学生的提问或应付突发事件。这种现象在小学或中学都非常普遍,有些非汉语专业教师为了省事和省时,过度自信,平时毫无准备就上课,只把一些专业术语能简单地告诉学生,让学生记下来,并让学生跟读几遍,就完事了。受这样老师影响的学生更有偏误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母语干扰
学生的母语对汉语发音的干扰是很典型的。词汇方面来讲“他懂维语”说成“他知道维语”,语法方面的错误句。如:“这实际问题嘛”, “那地方去看了一下”, “太笨重的很”, “他毕业了中学”, “他根本就好好不干事”等等。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中介语的偏误中,母语干扰占优势。
2、泛化
个别学生发音时,有“矫枉过正”的现象,如:把“基本上”的“基”说成zhi, 把“好事”的“事”说成这是xi。这是语音上的泛化现象。有时写汉字时笔画、偏旁、结构错误是书写上的泛化现象。如:太与犬、像与象、干与王等。
3、文化干扰
它是由学生母语的文化因素干扰汉语表达造成的。有这样一个句子:“你看着孩子黑黑的羊眼睛,多漂亮啊!”把维语的提法“羊眼睛”,“甩手大爷”, “独木桥”, “继承家里的香火”, 直接成汉语显得生硬。
4、学习策略
学生学习过程中对难字、难词、难句、难度较大的话题沉默、回避、跳越或拒绝回答。如:老师问学生:“你的爱好和兴趣是什么”学生答:“没有”。 “那么你的理想是什么” 学生答:“没有”。学生的回避或默不作声,这个话题就成了空白,不利于学生的进步。
1、偏误分析揭示了韩语学习的规律
老师了解了偏误问题,就应该对学生的偏误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并帮助学生修正偏误,达到新的认知。所以教师不能仅仅以偏误的有无和多少来衡量学生的好坏,不纠正偏误就无法达到新的认知,但纠正偏误要分清轻重缓急,并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前提。
2、偏误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全面认识并纠正偏误的方法,对对比分析进行了验证和补充
新疆的汉语教师多年来熟悉民汉语的对比分析,善于预测学生的困难和错误,有了偏误学习的预防,再加上偏误分析的诊断和治疗,汉语教学将会更有成效。
3、学生偏误是汉语教学的宝贵反馈
通过偏误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一般学生的学习过程,还可以了解个别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们可以就一般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还可以针对不同特质的学生因教施教,通过偏误分析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中有哪些问题,应该如何改进。偏误分析的研究对我们整个汉语教学将具有普遍的启发性和指导意义。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多数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且来源途径单一,体育场地设施严重匮乏,专职体育教师短缺,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状况较差。诸多原因严重影响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特殊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特殊教育学校由于其教学对象和办学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特殊教育要立足长足发展就必须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近年来特殊教育学校培养了大批特殊教育学生,使他们逐渐自强自立,走上了良性发展的成长轨道。因此要积极总结行之有效的特殊教育教学方法,以便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有助于学生成长和成才。
【关键词】特殊教育;教学方法;有效
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它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我国人口众多,残疾儿童和青少年的绝对数量也处于世界前列。为了更好的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稳定发展,为了促使残疾人能更好的融入当前的社会,开展有特色符合残疾人身心的特殊教育。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2010 年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也对特殊教育提出了专门的要求,体现了国家对特殊教育的关心和支持。纲要指出,要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做好保障工作,以此夯实特殊教育发展的基础。党的教育方针要求,要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抓好教育改革。不管哪类教育其中的教学形式与方法,都是教育值得关注的问题所在,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与否也是特殊教育领域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所在。
(一)一些特教教师的教学方法未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应该是建立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之上的活动,但当前一些特教教师在教学方法的利用上没有完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一就常规来说,特殊教育教学的目标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为主,以教授学科知识为辅,一些教师没有理会到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在哪里。特殊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用应该首先应该是建立在提高特教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基础之上,只有学生自己能够具有独立进行生活适应的能力后才能进一步去学习学科知识,也才能进一步成才。一些教师将传统学校的教学方法简单移植,没有根据特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出发使教学方法缺乏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而言,加上部分特教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跟不上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一些特教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加以改善。
(二)部分特教教师的知识储备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部分特教教师,尤其是一些年长的特教教师,其知识结构、知识储备和教学方法都停留在自己年轻求学时间段的时候。没有及时根据自己的工作年限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及时的相应的调整自己、充实自己的特教知识储备,造成自己的教学方法用了一年又一年。而新媒体下的教学相比较起传统的教学而言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和变化性在,因此特教教师的知识储备一旦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自己也会被历史的洪流和社会的发展所淘汰,更别说要去教育好学生,去教育学生都是很难的事情了。因此部分特教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改善以便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将学生的发展建立在特教教师自身的发展基础上的发展才是科学之道。
(一)改善相关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高效得当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让特教学生能够真正学到一些行之有效的东西。通过学习促进其能够更好的独立生活和适应社会。
教师要转变思想,与学生共同探索、汲取信息和知识,使得不同领域的信息都能让学生接触到、理解到,实现教学相长。对于特殊教育领域中由于学生的多样性和个体性等特点的存在,特教教师要注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应用。特殊教育的教学理念是基于差异教学的思想,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特教教学,抓住不同特教学生的特殊点之所在。做到因材施教。因此,特教教师应该注意到对于低年级的中度弱智的学生,主要是培养自理能力,让学生自己能够自己处理自己的相关事务,能够不需要大人帮助,自己穿衣、吃饭、如厕甚至自己做饭吃,就是取得的最大的效果。而对于中、高年级的特殊学生主要是要训练其基本的劳动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特教教师合理的教学方法学会简单的扫地、做家务等活动。因此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程度的特教学生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是特教教师应该考虑的实际且重点的问题,只有这样教学效果才能有效提高,特教学生也才能够进一步很好的适应社会,立足社会。
(二)提高特教教师的整体素质。特殊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起步较晚,其师资培养工作的开展也较晚,但建设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一直是我国落实特殊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在国家高度重视的基础上提高特教教师的整体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拥有高素质的特教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当前制约教师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知识储备不丰富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因此特教教师应该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通过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继续教育,即使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使自己的知识量能够更好的适应新时代下学生的实际需求。而鉴于部分特教教师教学方法的陈旧,特教教师应该积极改善自身教学方法,通过观摩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总结和修改自己的教学方法等途径改善自身。而学校应该及时的开展一些讲课比赛、专题讲座等形势注重对特教教师的继续教育,从而真正提高特教教师的整体素质。
此外特殊教育学校在新媒体时代下也应该积极对自身进行改变。特殊教育学校必须重新定位自身,努力成为融合教育的支持者;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从单一教育功能转变为多重服务功能,即为特殊儿童提供评估服务,承担起“资源教室”的功能,成为融合教师、社会、家庭三者的学校。
特殊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分析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普通高中教育在培养学生素质、健全学生人格等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应运而生,普通高中政治教育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教育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依然是重中之重。依托宿舍文化建设,打造健康的“睡前文化”,利用宿舍隐形舆论因子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宿舍文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在当今的高校教育和管理体制中,由于学分制的实施,传统的班级概念逐渐模糊,班级的作用逐渐减弱,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在学校的教育管理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当今网络迅猛发展,智能电子设备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率逐步提高,高等学校中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90后”“95后”所占的学生比例越来越大,基于宿舍文化建设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注重依托宿舍文化建设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以及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宿舍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1.良好的宿舍文化有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
良好的育人环境和育人氛围是确保大学生良好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有效条件,并且这种影响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宿舍度过,平时相处的时间最久的人也是宿舍同学,这样的大学宿舍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入学前的家庭生活。在这里,学生们远离父母,远离之前的家庭文化,学生们都希望能够在宿舍中找到新的情感点,希望新的环境能够给予他们如家庭般的温馨、尊重和理解。良好的宿舍文化和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能够增加宿舍成员对宿舍的情感认同和情感归属。良好的宿舍文化也有利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团结有爱、朝气蓬勃的人际关系,使学生感到尊重与理解,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人格的养成。
2.良好的宿舍文化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成长
在如今的高校中,班级没有专用的教室,宿舍变成了许多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在宿舍中,良好的学风与良性的竞争能够使大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能够促进学生自我成长,自我进步,自我提高。良好的宿舍文化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宿舍成员在能够在宿舍中畅所欲言,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促进学生创新、创造。
二、依托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
随着网络技术的智能性、移动设备的便捷性发展,互联网所营造出的“虚拟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也越来越大。网络媒体的及时性与快速性,使学生获得信息更加及时和开放,容易出现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这种网络“虚拟环境”的出现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环境产生了冲击。除此之外,网络内容的复杂和学生思想的不成熟很难抵制网络中的不良诱惑和不良思想,这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出了冲击。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有利于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差,效果不明显等不足。
2.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需要
现在的大学校园中,“90后”“95后”学生群体的比重越来越大,校园网络化、智能化已经逐步形成,上网的便捷性与实时性让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更多的朋友和信息。然而,过度的迷恋上网与长时间的接触杂乱无章的信息容易使大学生们意志消沉、思想僵化,甚至会产生网络暴力倾向。长时间接触网络,更容易使大学生出现焦虑、忧郁、烦躁不安等现象,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甚至走向歧途。另外,网络交往的“键-键”模式,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正常的情感沟通,很容易引起大学的情感淡漠等现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合理健康的上网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三、基于宿舍文化建设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1.依托网络平台、多媒体平台发挥官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打造健康“睡前文化”
紧跟时代发展,根据学生需求开设QQ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宣传阵地,精心设计网络内容,及时上传相关信息,能够让学生在宿舍就能知道校园里发生的相关新闻消息。利用网络将每位学生相关信息整合分析,制定合适的宿舍文化活动,以宿舍的名义倡导线上、线下互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针对学生睡前喜欢浏览信息的习惯,在网络平台上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推送先进典型事例,感染和激励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打造健康的“睡前文化”。
2.发挥宿舍隐形因子作用,以热点切入,开展健康的隐形网络思政
注重发现宿舍“意见领袖”,将宿舍“意见领袖”纳入宿舍舆论隐形因子。现实中的矛盾几乎都能在网上形成舆论点,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巧妙设置媒介议题,利用宿舍隐形因子进行施教,可以使学生在关注热点问题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隐形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倪海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J].赤峰学院学报,2010
[2]葛伟丽.和谐的宿舍文化建设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咨询,2011
[3]浅析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等教育论坛,2010
[4]王锋.基于网络化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报,2009
[5]王德刚.利用网络载体开展隐形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
【摘要】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市场需求,职校应对学生进行强力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让学生成为高新技术人才,投入到工作一线。在教育中我们要采用第二课堂等新方式,摒弃传统教育的缺点,用高效的教学方式去培养专业人才。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里培养的学生是为了满足社会职业人员和各类劳动者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群体,是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类人。一个好的职业技术人才应具有多方面综合素质,思想政治水平也是一项重要指标。一个人的思想政治水平是其行为的导向,是做人的基本,因此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生活和各项教学科目中,加强教学力度。
一、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高度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想取得好的结果,首先要对其重要性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我们可以分为老师的思想转变过程以及学生的思想转变过程。针对老师的思想转变,可以在全体教职工大会,教师党员大会等集体会议上反复强调该项工作的重要程度,开展教师之间的一对一对接活动,确保每个人都能受到教育,也可以发放相关资料让老师进行自学,再统一对自学成果开一个研讨会。对学生而言,除了在班会和各种全校大会上集体宣讲这种传统方式外,还可展开班内小组讨论的形式。将核心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适当安排课时,将覆盖面扩大至全体学生。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校内广播,宣传板等形式,将一些关于将职业核心能力发挥的好的例子,围绕提高职业能力的趣事等,提升所有人对学好职业核心能力的信心,营造出一个学习职业能力的良好氛围。
二、科学进行顶层设计,系统构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工作框架
1、成立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领导小组。
由校内担任重要职务的人员领头,挑选除教学老师之外的行政、文职部门的人员共同组成领导小组,要求全校各个部门相互连通,共同协作,齐心协力将校内各项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创造出一个优良的大方向。
2、组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教研室。
由领导小组在其余教师中选择部分人员组成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教研室,教研室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学生现下的学习生活状况,制定出相应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计划,将该培养工作与思想政治课程及各类选修课相融合。教研室由思政部管理。教研室内部要定时召开研讨会,每个人都要为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做出贡献。
3、科学拟定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总方案,构建思政教育工作框架。
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时,首先要构建出一个大的框架,制定出培养方案,方案应考虑相关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各方面,尤其是思想政治方面。在培养方案中,还有另外几个重要问题需要注意。首先,要将学生的职业共性素质作为提升职业技能的主要方向,固定好大方向之后再辅以专项技能,增加学生的技能覆盖面。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不能仅仅在课堂中进行书本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上手操作。要开发第二课堂,在实验室或者室外场地进行能动手的课程教育。同时开展课后实践,让学生自己检查自己的技能,自己发现并改正缺点。最后,学校对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开展必须不遗余力的支持,对该项目所需要的设备要及时更新,保证教学资源充足,分配足够的老师到工作中去,定期视察该项目的进行状况,及时发现问题,满足老师和学生的合理需求。
三、加强思政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能力
1、开辟思政教育工作者接触行业企业的通道。
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满足职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应提高老师对职业市场的了解。安排老师对企业进行定向调研,了解企业需求,并参加学生的职业指导,让学生学习企业需求。老师要参观学生的实习基地,了解学生实习内容,看实习内容是否与课程及企业需求相符,按需调整实习内容。使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能更具针对性,少做无用功。
2、安排思政教育工作者兼职一线学生管理工作。
班主任及辅导员都是最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人,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到一线管理岗位上去,及时更新学生思想动态的了解,也将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去。只有做到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才能从一点一滴做起,真正改变学生,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3、鼓励思政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自身职业优势。
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高在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资质,参加各类学习会,考取更高等级的证书等。但思政教育工作者不应只局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与学生的教育脱节,而是要多任教一些选修课,例如法律、艺术等较为轻松的专业性不是特别强的课程,或是担任学生各项文体活动,例如校园歌唱大赛,安全小品大赛等活动的评委,增加与学生的接触互动。四、扎实推进分类教育,确保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的实效扎实推进高职院校分类教育,是确保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的重要工作。职业核心能力的教育要完全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去,要在教学大纲中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职业能力培养工作一起抓,对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偏袒不忽视。在实际教学时,要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尽量不用死板的填鸭式教育,可采用其他形式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专注度,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后的评价制度除了考试之外,也可以用实验打分等其他方式进行评判,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以前的教学,使学生不再简单的关注考试分数,而是注重真能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瑾.浅议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3(36)
[2杨晓蕾.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3)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初中数学是初中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初中数学也是初中所学内容中的难点内容。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初中数学是一门强调思维逻辑紧密性的学科.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过于枯燥、乏味,学生的兴趣无法提升,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变革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本文以趣味教学为研究对象,就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渗透 趣味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和教育研究的深入,当前教育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趣味教学方法则是当前教学中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以趣味性的内容和形式来活跃数学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以故事导入新课,调动学习热情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前教学内容导入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所以在趣味教学法的指导下,教师必须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开展课堂教学.初中生大都喜欢听故事、讲故事,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讲解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趣味故事,使学生的注意力被充分吸引,再导入教学新内容,以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充分了解和掌握趣味故事中所蕴涵的丰富教学知识,进而有助于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另外,当前网络上的教学信息和资源比较多,教师可以在课下借助网络搜集一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趣味数学故事让学生学习.例如,在讲“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借助讲故事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热情.“在古希腊时期,有一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去他朋友家里面聚餐吃饭,但是在吃饭过程中其他人都大谈特谈,而仅有他一个人沉默不语好像在思考什么,男主人对他的行为非常好奇,就问他到底在想什么事情,可还没等男主人问出口,毕达哥拉斯却自己离席了,让人们很难理解.”在讲到这里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会被教师的讲解所吸引.这时教师需要继续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毕达哥拉斯突然离席的原因吗?”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不知道!”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地问:“事实上,毕达哥达斯在当时一直在观察男主人家的地板,并且在观察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数学定律,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这时候学生依旧回答不知道.虽然学生两次回答都是不知道,但是故事的讲解已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接着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事实上,毕达哥拉斯那次在宴会上所得到的数学规律实际上就是勾股定理.”这样一来,学生会对勾股定理知识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灵活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多媒体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教学中的常用手段.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感官功能,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另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可以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直观,化静态的数学问题为动态的问题,从而打破了传统数学课堂所具有的枯燥、乏味特征,有利于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有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例如,在讲“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时,由于二次函数的图象为抛物线形状,单纯地采用“板书+口述”的教学形式无法使学生理解“平滑”这一函数图象概念,并且学生也无法精确地绘画.如果教师借助多媒体将二次函数的图象从孤立的点到连续曲线的形成过程以动态的变化形式展示出来,能使学生直观地观察二次函数图象,有利于学生对于函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三、巧用活动教学,增强学习趣味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氛围比较僵化、呆板,教师采用的“板书+口述”的教学方式无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清晰地传递给学生,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无法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鉴于初中生大都比较爱好活动,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一些教学活动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在讲“二元一次方程”时,应用题是凸显各种关系的重要手段,为了深化学生对于该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可以采用小组竞赛活动的方式使学生分成适当的小组,接着由教师提问,各小组抢答的方式来进行,最后就各小组的答对题目数进行统计,比一比谁回答的最多,使学生在趣味性数学活动中提高学习能力.总之,趣味教学是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并且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包含趣味性的课堂中快乐学习,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增强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最佳选择。本文从设置教学情境,选择合适习题,增强师生交流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
关键词:高效课堂;初中数学
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都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业水平和初中生的数学素养,就必须在课堂内尽可能高效率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而构建起高效课堂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所谓的高效课堂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能较好地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并且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笔者也十分重视高效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因此努力打磨自己的教学技巧,力争使自己的数学课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笔者认为教师要想将自己的课堂打造成高效课堂,可以从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精选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习题和增加师生间交流等方面着手,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实现高效教学,进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1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
很多教师并不重视教学情境的设置,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是否设置情景对教学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因此他们在初中数学课堂上都是直接切入本节课的主题。如果教师在上课之前能够精心挑选并主动引入契合本节课教学重难点的教学情境,对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对教师能否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具有非常大的意义,是能否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之一。例如在教授《负数》新授课的时候,笔者就对如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如何帮助学生快速而有效地理解负数的本质进行反复思考,最后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和几位教师一起设计了一个比较切合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情境,这个问题情景由两个问题组成。在上课之前笔者就对学生进行描述:今天早晨老师出门的时候带了十元钱,可是在来学校的路上老师捡到了负十元钱,请问现在老师身上有多少钱。学生在听到问题之后稍微有点惊讶,但是很快就反应过来,纷纷回答老师是不是身上一分钱都没有了。这说明学生在经过课前预习之后,已经知道捡到了负十元就是丢掉了十元钱,同时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情境,由于这个问题比较契合日常生活,所以很容易就让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情境,进而从问题情境中明白负数的含义和运算原则之一,加负数就等于减去正数。随后笔者在PPT上展示一个汽车运动的动画,汽车向前跑了五十米,笔者对学生说:大家思考一下,这辆汽车向后跑了多少米?学生经过刚才的问题情景提示,已经知道负数的相关知识,再顺着教师的思路思考一会之后就知道,负数不仅可以表示数量上的增减,还可以表示正方向和反方向。最后得到的答案就是汽车向后跑了负五十米。在经过这个教学情境的导入之后,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学习心理得到了较好地引导,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对负数学习的心理准备,使笔者高效率地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2精选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习题
在完成新授课例题讲解之后,教师一般都要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新学到的知识点,而数学尤其是如此,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后,可以通过练习学会对新知识的应用,并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因此数学课上的训练就显得十分重要。要想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教会学生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的目的,教师就应该在提高练习的质量上下功夫。例如,在讲授《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新授课时,在完成因式分解法的例题讲解之后,笔者给学生留下了几个习题,让他们当场完成并上黑板展示各自的解法和思路。(1)(2x-1)2+3(1-2x)=0(2)(1-3x)2=16(2x+3)2(3)(x2-6x)-7=0这几道题目并不是很难,但是却集中体现了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方法和思路,比如换元法、展开之后再进行因式分解和直接分解法。这些习题还对学生以前学习的公式进行复习,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提高学生对旧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可以通过这些习题较为全面地评估学生本节课对新知识的学习情况。教师要想通过习题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要精心设计一些注重基础知识应用的习题。一般来说,学生在新授课上掌握本节内容的基础知识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很好地完成本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可以认为是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3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师生之间的交流在构建高效课堂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教师只在课堂上讲授新知识和练习题,而忽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那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知之甚少,无法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也就谈不上构建高效课堂。所以,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加强和学生的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学生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例如在课堂上,为了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笔者经常通过检查学生随堂练习完成情况以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因为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的差别,所以学习效果也不尽相同,对教师讲述的新知识理解程度就有所差别,同一节课下来,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能已经在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扩展了新的能力,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能是仅仅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和巩固,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甚至肯还不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教师仅仅通过提问是无法完全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所以,只有通过适当的练习,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才能充分地完成师生之间的交流,让教师真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4结语
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的目标,也是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思路和方法,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精选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习题和增加师生间交流等方面着手,构建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忠年.打造高效课堂,教师该怎样定位[J].学周刊,2014(13).
[2]张玉霞.浅谈新课标下高效课堂的构建[J].吉林教育,2011(16).
摘要:众所周知,初中数学在整个的数学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小学数学的终点,而且是高中数学的起点。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要求学生掌握好书本的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最终实现以创新思维方式解决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教学方法
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当今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建立"创新"教学课程模式,对于全面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养成别具一格的创新思维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
1.开放数学课堂,解放学生思维
要实现创新教学的目标,笔者认为,首先就要开放课堂。作为老师,一定要尊重和爱护每个学生,公平对待,努力营造一种轻松、自由、民主、求真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其次,教师应该要明白开放课堂的目的就在于解开束缚学生思维的枷锁,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所以,教师一定不能忽视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的愿望,促使教学过程向学生发现创造过程的转变;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成为"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作为一个引导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其通过自身的学习体验来感悟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而达到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数学修养的目的。
2.引趣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堂课开端的新、奇、趣导入,就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打开学生的思维的闸门,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为探究新知识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的思想内容和各种教学手段,如启迪法、思维法、谜语法、游戏法、故事法、表演法等紧紧联系学生熟悉的科技、军事、生产、生活中实际创设愉快的、有伏笔、有问题的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被一种轻松愉悦和谐气氛所感染,受到渴求新知的动力驱使,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导入一定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不能片面追求奇、趣而离题甚远,要犹如静水投石,新课伊始就在学生中迅速产生思维的涟漪.由趣生疑,紧扣一堂课的主题。
3.巧设"疑云",激起焦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探究的源头。学贵有疑.疑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反射。如教解直角三角形一节时,设问:地质工作者是怎样测量一座大山高度的?打隧道的工人是怎样从大山两面动工把隧道在预定地点接通而不会打偏呢?这些实际问题的提出会大大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这时教师要抓住学生心中的疑团,做恰如其分地点拨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其对心中的疑惑产生一种欲休不止、欲罢不能的探究愿望。教师要注意的是"引"一定要画龙点睛,足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
4.探究新知,培养创新才能
人生来是有一种探究本能的,而且初中生的内心蕴藏着无限潜能,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条件,学生就能去探索知识,创造知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直到真正地发现新知,亲自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但要注意的是,当学生专心致志投入探究活动时,教师要适时地点拨,给予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防止漫无目的、不着边际的探索。同时,教师的提问,要多让学生讲出探究过程,少说答案结果,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取才能,在练习中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探究创新是一种复杂的脑力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然、安静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识和行动。所以,要使学生做出创新成绩,就心须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使他们自由地发表意见,能按自己的方式学习和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的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才能,要尊重学生,多用鼓励奖赏的办法,少用甚至不用指责的手段,对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也要大加赞赏。即使有些失误,也要热忱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创新,才会产生创新见解,达到成功的彼岸。
5.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思想上,教师要努力开发学生的情感智力,培养创新个性。据笔者了解,数学是很多中学生感到头疼的科目,尤其是对于那些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的女生而言,常常因为数学成绩的落后而形成极大的自卑感和挫败感,如此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坚忍不拔,遇到困难永不退缩的顽强意志以及敢于打破常规、开拓创新的魄力等等,保证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迎接各种挑战;实践上,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毫无疑问,单靠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无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的,因此,在学习数学书本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应该通过借助一定的实践活动来充实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布置学习任务,要求他们在实际的操作中找出相对应的数学规律,总结方法,在使创造思维更加具体化和可视化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创新的喜悦,进而提升创新水平;此外,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创新往往来源于细节,要想强化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就必须教会学生如何观察事物,最大程度的发挥老师的指导和调控作用。促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周边事物,并用数学理论进行解释的良好习惯,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创造性。
6.反馈落实.交流总结
当充满挑战、竞争的探索过程结束后,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探索过程肯定有着酸、甜、苦、辣的感受。有些学生得到了探求结果,而有些同学虽也经过努力探索。但走了弯路,得不到结果,这时得到结果的同学很想在同伴和老师面前展示自己,同时也很想得知其他同学的探求方法,而得不到结果的同学更想知道正确的探索途径,这时,教师就让学生在组内、班内交流自己的探究所得,因为交流可使一个人茅塞顿开,心襟豁然开朗,不失为学习中的一种好方法。常常交流,可使自己少走弯路,也可使所得有所升华,在交流中,因为有亲身体验,同学们都能畅所欲言,课堂气氛民主、融洽,学生思维活跃,能将知识来龙去脉弄得一清二楚。通过交流还会发现,同伴们探究知识的途径各自不同,有的便捷,有的繁冗,其中不乏种种创新。但只要稍作比较总结,便可以从中发现最快捷、最简便的方法。这样就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7.借助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技术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它也凭借对课本、图像、图形、动态以及声音等等的综合处理能力而备受师生欢迎。所以,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适当的导入多媒体课件来刺激学生的多种器官,让传统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更加的趣味化,但又不失真实化,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优化课堂教学就要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把创新意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来培养,持之以恒,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目的。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英语是世界上普遍使用的语言,英语教学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尤其是初中英语教学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英语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对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反思,分析其正面作用与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英语;学习资料
1前言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充满信息化,故而英语这门语言课中所蕴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多媒体技术是学生在课堂上接触信息化社会的重要媒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安装成本逐渐降低,越来越多的学校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实现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成为初中英语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
2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英语课堂的正面效应
巧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英语的一个首要作用就是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在小学阶段接触过英语,但是英语学习更多是集中在口语练习和兴趣培养方面,到了初中阶段英语学习发生很大变化,学生除了要记忆单词、句子之外,还要学习系统的语法知识。随着英语难度的增加,学生逐渐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而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初中英语课堂,可以将抽象的语言知识以文字、动画等形象展现出来,将枯燥的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小学阶段学习英语时,由于教课内容较为简单,教师多采取直观的教学方式,如模型、实物、挂图等,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听觉、视觉受到直观的冲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但是这种教学随着初中学生学习内容的增加,实物教学的效果受到限制。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则可以极大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多媒体技术具有实物模拟功能,为学生提供声情并茂、形象生动的学习资料。巧用多媒体创造真实的学生练习口语的情境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听到一些学生抱怨:英语口语学习怎么那么难;很难遇到外国人,见了也不敢说话……英语学习是语言的学习,学习语言就需要口语训练环境。学生耳濡目染的都是汉语的各种说法,英语练习缺乏真实的能够说英语的环境。尽管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学到很多的英语知识,但是受到母语的限制,在课下很少有练习的机会,仅靠课堂上的学习很难掌握。再加上初中英语知识要比小学阶段复杂难懂得多,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多是讲解性质的,不可能向小学教师那样玩耍着教学,同时也很少关注学生的语言练习,故而也就成为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困难。采用多媒体工具进行初中英语教学,将文字、图片、动画等元素进行有机融合,为学生创设跟本课内容相关的英语学习真实环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口语练习,并学以致用。
对于英语学习来说,除了记忆一些词汇、词组之外,还需要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语言习惯等,这些单靠教师的讲解并不能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图片、视频等展示,则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兴趣。巧用多媒体活跃英语课堂学习氛围巧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初中英语课的学习氛围。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的氛围下学习英语。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仍然保留有孩提时代活泼好动的秉性,通过多媒体技术学习初中英语,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以图片、动画展现的具象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转化成为最强大的学习动力,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如果学生对英语学习可以保留有浓厚的兴趣,那么这股兴趣将成为学生英语成绩提高的最强大的力量来源。对于教师来说,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就节省了书写大量板书的时间,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将需要讲解的知识全部打在课件上,这样便有了更多的时间跟学生进行交流,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同时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
3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英语课堂的负面效应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滥用或错用的现象在各个课堂都可以见到。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初中英语课堂的初衷是要提升教学效率,但是随着滥用多媒体的现象出现,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便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下面谈一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课堂应用中出现的负面效应。
现象之一:教师应付备课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逐渐普及,一些负面的影响也随之产生,阻碍了英语课堂的高效。如教师在备课中有种应付的心态,在原来的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想上好课离不开对教材、教学参考的认真研读,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的使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开展英语教学。网络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资源库,教师可以从网络上很方便地寻找、下载自己所需要的课件和资源,这样就造成教师在备课时不认真对待,应付心态严重,最终阻碍了教师自我素质的提升,同时也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不利于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
现象之二:板书的重要性被忽视板书是课堂的灵魂,是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教师讲课脉络的重要凭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凭借板书传递给学生英语知识,加深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知识的理解。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课堂的使用,教师适应了点击鼠标展现知识的方式,将书写板书这一重要的步骤基本省略。虽然上文提到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课堂的使用节省了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教学中完全抛弃书写板书的环节。对于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可以从课件上学到一些知识,但是学生无法区分知识的重要与否,这样不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系统掌握。书写板书可以给学生进行知识的强调,帮助他们区分知识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现象之三:课件制作不合理在多媒体技术和初中英语课堂整合过程中,有些英语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新奇性过分推崇和追求,认为只要英语课的课件制作得精美新奇就可以吸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臣服于课件,提高其英语成绩。在这一目的的驱使之下,教师将一些动态的图案、漫画穿插进英语课件之中,如旋转的小球、奔跑的小狗、跳动的小闹钟、一闪一闪的小灯等,通过这些动态图案的应用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抓住,使之造成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在教师的知识讲解上,最终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果。
参考文献
[1]俞毅成.浅谈多媒体教学及其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2]王军.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4(2).
[3]赵雪芹.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6).
[4]曾小艳.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25).
[5]张冬梅.多媒体与英语教学[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4).
[6]陈艳.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优势、误区及其对策[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摘要: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英语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兴趣;自学能力
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愉快的。为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鼓励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英语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语言知识,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长期以来,有些初中生对英语缺乏兴趣,甚至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障碍。因此,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当前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有爱心,有责任心,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互动,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外,良好的教学氛围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均等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在课堂上要多使用表扬用语,鼓励学生,使学生感到自信、轻松、愉快,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其次,通过趣味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在上课伊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通过风趣幽默的开场白、生动有趣的小故事,用多媒体播放视听材料、歌曲、电影片段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运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开展游戏活动,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中,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和巩固知识,比如教学词汇时可用猜词游戏,讲授课文时,可组织小组竞争游戏。最后,开辟第二课堂,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注意课内外相结合,课下可让学生在教室办英语角、英语专栏,收集一些英语小故事、成语、笑话等,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游戏、对话比赛等活动。这样,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准备,踊跃参加,能够拓宽他们的视野,使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学以致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会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能学到更多的英语知识和技能,且印象深刻,经久不忘。
二、提高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才能更好地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来,培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比直接传授给学生英语知识更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更具现实和长远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让学生多读多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阅读重在理解,学生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还要从细节上理解,注意关键词句。教师要让学生多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还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比如,记忆单词的方法、各种阅读方法、写作的方法技巧等,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此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多做总结,使学生将前后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整体化。通过这些环节,全面提高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
三、巧设活动,注重实效
课堂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怎样设计课堂活动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要想使活动更具实效性,我们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教学活动目标要明确,情境创设要合理,要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要注意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要注意有效的评价和反馈。具体而言,首先,活动要围绕内容展开。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一定要理清思路,安排好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根据每一个环节要达到的目标设置相关的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并突出教学重难点。其次,活动要难易适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就要把握好课堂活动的难易程度,分层设计课堂活动,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在较有难度的地方给学生一些支持是非常必要的。这样,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尽情表现,基础差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有所收获。
四、科学地运用评价手段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评价,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缺点和不足,从而达到鼓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纠正学生错误,使学生有效弥补不足的目的。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了正面评价,那么他们就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就会产生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就会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习进步的需要。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情绪,有些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会下降。因此,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只要他们有进步,就要鼓励他们,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增强自信心,在英语学习上都能进步。教师还要注意在表扬的同时也要指出学生的不足,使学生查漏补缺,积极进步。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使学生信心十足、积极主动地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1]徐永芳.初中英语教学问题及应对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12).
[2]陈露露.基于分层教学法的初中英语教学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9).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受到应试的影响,以及教学方法、教学观念的落后,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21世纪的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和培养学生掌握语言行为交际,这就突出强调了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难么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做起来提高英语口语教学呢?
一、口语教学存在的不利因素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方案中容易出现的误区,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两个方面。
1.从教学方式来看
虽然我国初中教育已经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应试教育体制的本质还并没有发生变化,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之下,初中英语教师在口语教学方案中就容易延续以往的应试教学作风,采用照本宣科和理念式教学,也就是将口语的基本理论进行重点强调,而忽视口语练习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更注重通过阅读课文或者背诵课本的方式,企图让学生通过更多的自我阅读,来提升其口语水平,而忽视了对学生口语中的偏差指正和标准化教导;另一方面,在初中的口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是让学生独自学习,并没有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教学方式,或者合作教学方式,这就会让初中的英语口语教学失去了趣味性,而无法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英语口语教学的质量。
2.从教学内容上来看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是以课本内容为主,也就是模范课本的对话和句子内容,来让学生进行口语方面的联系,从本质上上来说,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内容是专注于英语本身,而没有加注对英语的各类相关性的延生,那么,像英语文化、影视等内容并没有引用到初中英语的口语教学中,而英语教学发展到现阶段,口语教学已经脱离了传统的机械式的教学,开始走向丰富性和多样化的教学,像影视和文化等内容早就已经进入了口语教学,成为了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手段,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教师却因为教学课程的难度系数低,而存在一定的疏忽,这就让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教学内容显得单一,再加上教学方式上的疏忽,则会导致整个英语口语教学课堂的枯燥和乏味。
3.教师的综合素质低
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来看,中学英语教师都非常的紧缺。这方面在农村体现得更为严重,甚至在大量的农村学校中因为没有英语教师而放弃了英语这一学科,也有许多其他的学校没有足够的资金聘请合格的英语教师,只能聘请读过高中的短期的代课教师,这些教师严重缺少规范而系统的训练,只是随自己的习惯心性来给学生授课,结果将使学生缺乏正确的训练方法,进而接受了错误的发音,学习了地道的方言英语,最终错失了学习标准英语的机会。
二、口语教学的具体对策
1.口语教学生活化
一节成功的外语课,应该设有丰富的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不断增强对已学知识的驾驭能力。英语口语教学应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可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创设生活情景,这样更利于口语教学生活化。设置情境可以将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空间之中,让他们用情感去体验,在较短时间内能激发他们的情感。在设置情境时如果能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学好外语,学生只有更多接触外语和使用外语。学习口语要有讲究,让学生学习不常用的口语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教师在设置情景时一定要贴近生活,是学生喜闻乐见,感兴趣的生活趣事。由学生已知的信息,导入目标语言结构,学生学起来就会轻松很多。甚至遇到一些生词时,单凭理解就可以知道它的意思与用法。
2.注重学生英语基本功
语言基本功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影响学生口语水平的重要因素。大多数学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如语音不标准、语调不规范、句型运用不熟练、语法不过关等都是学生口语水平偏低的原因。
针对这一具体情况,教师应从基本的语音语流讲解开始,夯实学生英语基本功。语音语流学习中有很多学生较难掌握的重要内容,如连读、爆破、弱读等。教师可先向学生讲解相关的基本知识,再慢慢过渡到句型训练,并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引导学生进行大量巩固练习,力争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语音面貌。
语法也是制约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原因之一.所以语法讲解是西部不发达地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进行语法讲解。并引导学生大量背诵教材中的经典句子,让学生在掌握语法基础的同时提升英语语感。
3.鼓励学生大胆说
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大胆说讲英语,从而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坚持尽量用英语跟学生进行口语交流。比如,学习了简单的交际用语后,教师早上上课前要求学生用英语问好:“Good morning,Teacher!”迟到时先问:“May I come in?”打扰别人要说:“Excuse me.”得到别人帮助以及受到别人赞美应回答:“Thank you!”等等。让学生先由简单的对话开始,慢慢习惯用英语交流,从而提高自身英语口语能力。而在学生运用英语的过程中,即使有时发音不准或者表达不够流畅时,教师应委婉地帮助其纠正,并给予积极鼓励。这样,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让他们大胆说英语,最终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适时纠正错误
犯错误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在口语教学中,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帮助、鼓励学生开展各项交际活动.以期达到学生口语练习的最大实践量。口语能力的提高一定是在实际运用中来实现的。教师切忌盲目地责怪学生.而要耐心地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从而提高他们说英语的自信心和兴趣.促使他们能够在课堂外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英语交流.只有这样,我们学生的口语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5.提高自身素质
初中英语口语的培养对于同学们日后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英语教师一定要更加重视口语的训练,提升自身素质,在日后的教学中改进课堂教育方式,让口语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更加具有意义,同学们能够在课堂中得到更多的锻炼英语口语的机会。
三、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扩大以及国际交往日益频繁, 学习英语并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已成为社会的需要。因此,加强英语口语的教学已被大家所注重,这不但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要求,也反映了外语教学改革的趋势。教师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英语处理教材内容,并且要求学生用英语参加课堂实践活动,用英语提问及回答问题,通过说的实际培养听说能力。师生在课堂上都说英语,这已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和优秀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提高我国英语教学的方向。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现今世界文化的多元化,教育也逐渐走向多元化发展,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改革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我国动画教育的开展在“燥热期”的泡沫破碎后渐渐进入“冷却期”。本文通过对当代地方高校动画教育开展中的师资、教学投入、教学体系、校企合作、学生就业等问题做出思考,提出了一些对策和看法,以期为处于“冷却期”的当代地方高校动画教育教学的开展与课题研究作出贡献。
关键词:地方高校 动画教育 开展 师资 校企合作 思考
截至2014年,全国开设动画及相关专业的高校接近1500余所,然而近年在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动画专业连续数年位列红牌警告的首位。地方高校动画教育开展的“燥热期”导致供大于求,真正培养出合格的动画策划、制作、营销等人才的院校极少。表面上动画专业开办一片繁荣,实际上师资力量严重匮乏、教学条件普遍较差,教学体系混乱,校企合作困难重重,生源质量不稳定,毕业生质量和就业问题困难重重。地方高校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学习者自身都存在很多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探索一条引领地方高校动画教育走向春天的道路,为振兴动画产业的道路添砖加瓦,是当前动画教育开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角度探索:
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缩减招生规模
师资队伍匮乏是地方高校动画教育开展的最大瓶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时间,但更需要相关部门在政策上的支持和高校自身在引进对策上的改进。地方高校必须根据自身现有动画教师数量规模缩减招生规模,这是当下解决师资力量匮乏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加大优秀教师引进力度是深层次解决教师匮乏的长久之策。第一,“一名合格的动画教师必须具备四个基本要求:首先必须懂导演理论与表演艺术,其次必须懂得原画创作、人与动物的动作规律及运动规律等,其三是必须对三维动画软件应用非常了解,最后必须参与过专业动画电影电视的创作。全国范围内能达到这四个基本要求的师资屈指可数,主要集中在国内动画权威机构一一中国动画学会会员当中。但是这些会员大量时间需要完成动画片制作任务,培养人才的余暇相当有限。”因此,高校要积极引进和利用老一辈动画艺术家、返聘退休的动画从业人士,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以老带新,使年轻教师早日成为合格的动画教师,从根源上解决师资能力不足的问题。第二,从企业聘请动画从业者作为动画实践助理教师,实践助理教师和专职教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由专职老师讲授理论知识,实践助理教师指导动画实践传授行业从业经验。第三,有计划的将年轻教师送出去培训。可以通过制定政策鼓励年轻教师考取国外动画相关专业学位,选派骨干教师出国访学,创造条件让教师参与国内外商业动画项目,也可以将教师送到国内具备培训条件的大学进行短期培训,同时对动画行业从业者进行教学能力方面的培训。当然,有条件的院校和动画企业也应积极承担培养师资的任务,政府也应加大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第四,加大政策吸引力度,积极主动走出国门,从国外引进专业人才,国外动画企业优秀从业人士可以通过几所院校组团聘请,共同承担费用,共享人才资源。
2建立专项资金,加大教学条件投入力度
地方高校动画教育的开展要根据行业、社会发展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调整教学结构,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并建立专项资金依据课程体系购置建设必要的教学硬件来辅助动画创作的教学,如动画手办工作室、动画资料室、动画素材库、经过授权的动画生产软件库、动画线拍设备、二维三维动画实验室、动画声音创作室、后期剪辑合成实验室、动画拉片实验室、动画放映中心、动画衍生品设计制作实验室、动画研发营销工作室等配套设施。并定期更新设备,购置业内最新的软硬件,以使学校的教学条件时刻和行业接轨。
3宏观调控与自我整改并举,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
政府及高校主管部门应加大动画专业开设的审查力度,对一些根本不具备办学条件的院系坚决撤、转、并,对具备整改条件的院系限期整改,同时在资金、政策上应对具备条件的院系予以支持。地方高校必须根据专业特点聘请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加入管理团队,组建一支由动画专业人士组成的学术团队;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目标上加大自我整改力度,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体系。
4多项并举,推进地方高校动画教育生源质量改革
地方高校动画教育开展中切实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建立独具地方特色的专业体系,提升办学知名度是提高生源质量的根本。在招生方式上宁缺毋滥,建立一套适合本校特点的选拔体系,例如通过举办高中生动画设计大赛、漫画大赛、剧本创意大赛等赛事,将一些有激情、肯吃苦、热爱动画事业的学生选拔出来。
5就业指导融入教学,建立毕业生就业导师制度
高校动画专业学生在就业上问题层出不穷,这也是同类地方高校动画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共同问题。作为教学主体,笔者认为高校完成了四年或三年的教学任务并不意味就结束了和学生的相互关系,高校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就业帮扶体系,助力学生就业。学校应将就业指导建立在院系一级上,而不是通过非动画专业教师的大讲堂来灌输,院系依据专业的特点建立就业指导委员会,制定完善的职业生涯指导计划,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将职业规划、职业引导融入入学教育中,专业负责人应将就业指导融入日常的教学计划,大一邀请知名动画企业进行动画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很好的方法;动画专业的教师日常和学生接触的最多,教师应将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日积月累传授给学生。另外,学校应建立毕业生就业导师制度,鼓励教师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以学院为单位建立毕业生跟踪制度,通过毕业生反馈就业难题和行业要求,改进教学。总之,利用一些渠道帮助毕业生建立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解决其就业前就业后的困难。
参考文献:
[1]孙立军.动画艺术辞典[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2]__强.动画教育现状分析及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12.
摘要
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各地方高校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引导下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然而目前在高校、教师和大学生层面都仍存在问题,笔者针对如何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建立和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 改革
革近年来,随着教育部陆续出台有关开展创新创业的文件,举办各类全国性的创新创业项目比赛,引导全国各高校积极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创新创业已经成为近年来高校教育的热点。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办[2015]36号)(下称《实施意见》),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上了具体的日程。地方高校如何进一步结合自身条件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经上升为工作的重点。
1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意义
(1)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智力支撑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党的进一步对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最新出台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将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勇于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2)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全国各高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毕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据相关统计,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27万人,比2013年增加28万人。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各地各高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从而有效缓解不断扩大的就业压力,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
2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自1997年开始,国内很多知名的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做了很多的探索与实践。随着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文件逐一出台,国家对此项工作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各地方高校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由部分高校先行试点发展到了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在试点和探索的过程中,各高校通过不同的方式形成了比较典型的三种教育模式: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学科导向模式,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实践导向型模式,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综合型模式。然而,地方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亟待以改革促进进一步的发展。
2.1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不够
尽管各地方高校纷纷加入了创新创业的大潮中,众多应用型和教学型高校已经把创新创业教育列入了教育教学改革的范围,但部分高校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问题。部分高校只局限于归纳和总结的层面,有些高校将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参加国家和地方组织的各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比赛,以参赛为目的,以获奖为目的,还有部分单纯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此类活动在这些高校中主要依托于团委、学生工作处、就业办、教务处等部门分别开展,尚未形成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及其改革、实践缺乏一个统一的平台,未能聚集学校的合力,导致在各项工作开展中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部分工作还存在重复性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及深化。
2.2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有待加强
刚刚经历高考进入大学,度过迷茫期,大学生还受到经验缺乏和专业水平的制约。加上部分高校尚未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很多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模糊、有限,并且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这些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学习和活动仅仅是为了应学校学分规定要求,缺乏兴趣的培养和正确意识的树立。部分高校过于强调“就业难”的问题,在强调就业率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正确引导,也忽视了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导致学生的认识片面,认为参加创新创业活动是为了学分、为了将来好就业。部分学生甚至简单为了就业而创业,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以及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
2.3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
目前,虽然各地方高校已经把创新创业教育列入了教育教学改革的范畴,但很多高校开展此项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整体性。课程体系建设是教学的核心,以专业教育为依托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条件。很多高校已经将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专业培养方案,但在课程设置及课程开发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不相融。目前大部分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受众非常有限,主要是少部分对创新创业有兴趣的、具有较好的创新潜质的学生。学生通过参与科研和实践活动、参加相关的比赛享受到老师的专业指导,并能得到学校在这方面的资金支持,同时还能进行学分置换。由于参与活动的一般都是相对优秀的学生,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在这些高校并未实现普及,尚未成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的重要手段,更不能成为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究其原因在于这类地方高校未能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较好地融合在一起,与专业教育脱离,创新创业教育就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没有专业教育这块沃土,实践缺乏系统的理论与技术支撑,创新创业教育最终只是空谈。另一方面,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很多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较为随意和零散,主要由各二级学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临时安排。大多是相关比赛的指导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尚未形成系统的、完善的课程体系,加上大部分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而学生不一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单纯依靠他们的兴趣来选择是否参与,这样的学习远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一些地方高校借鉴试点高校的成功经验在本校进行实施,但缺乏可行性分析,结果并不符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目前大部分地方高校的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对该类课程并不十分了解,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在本校有可能让学生难以接受。
2.4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由于很多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单一,往往是为某项赛事或某项课题临时组建团队,这样的团队缺乏稳定性,流动性较大。此外,教师本身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还要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或进行相关指导,工作任务繁重,很难对这类课程进行更系统、深入的研究。而教师本身也可能由于时间的问题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培训,加之目前各高校在人才引进方面都强调科研能力和高学历,因此很多教师缺乏创业的实战经验。一些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讲授以学生工作、团委和就业指导部门的人员为主,这样的师资队伍存在数量不足、专业性不强、实践经验缺乏等问题。师资队伍建设是开展教育的重要保障,因此把创新创业教育从理论到实践落到实处的前提是需要有一支既有专业背景、又能从事学术研究、更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这对各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又提出了新的挑战。
2.5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在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很多高校都忽略了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缺乏针对学生和教师的激励机制。从学生层面来说,很多学校通过学分置换来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因此对学生而言创新创业只是获得学分的一个再寻常不过的途径,部分学生只以应付的心态完成任务,而缺乏积极性。从教师的层面来说,教师是高校科研的主体,而上到国家下到地方均是以科研能力为最重要的杠杆之一来衡量高校的综合实力。因此,教师们在教授课程之外关注的重点就是申报各类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和课题。此外,与教师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也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例如职称的晋升、工作量的认定、奖项的认可等等。而由于目前很多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制定出相应的对教师的奖励、认定办法,因此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很多教师还因为工作和科研任务繁重等问题无法投入太多精力对学生进行指导,导致学生在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和活动中产出的一些成果科技水平不高。
3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策略
3.1成立创新创业部门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事关国家的发展大计,各地方高校应该高度重视此项改革的重要性及可操作性,而不能仅作纸上谈兵。首先,应从顶层设计入手来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从学校层面开始推动此项改革。成立以学校领导为首、各相关职能部门和专业院系负责人共同组成的工作统筹和指导机构。例如,成立“创新创业工作指导委员会”专门负责指导此项工作。该机构有利于统一全校的思想及协调全校资源,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汇聚力量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其次,应该改变传统的以学生工作处、团委、就业办、教务处等部门分别开展相关工作的局面,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部门。例如,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或“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专门负责相关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工作、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平台的建设、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的组织和指导、实践资源和实践平台的开发等工作。目前已有一些高校成立了这样的部门,其教学和服务对象涵盖了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内的全体在校学生。该部门利用资源优势从理论到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及创业能力,取得了很多成绩。3.2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校园内良好的氛围是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参与度的外部推动力,是产出丰硕成果的外部环境。各地方高校可以从两个方面营造良好的氛围,加强对创新创业的宣传和推广。一是学校可通过校园网、微信平台、报刊等形式积极宣传国家相关部委及高校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政策措施。对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进行宣传,对相关知识进行扫盲,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意识打下一定的基础。二是可利用各种学生活动大力宣传学校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等活动的情况、参加活动的意义、学校的经费支持和鼓励政策等。还可以开展专题教育或学术交流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此外,学校可以与创新技术含量高或创业成功的企业展开合作,组织学生参观这类企业,请这些成功的创业者介绍他们的创业历程,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3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各地方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目标中,并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色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一方面,可以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纳入通识课程的范围。要实现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在全校范围推广,通识教育是必由之路。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一旦成为通识课程,必然会引起全校师生的重视,切实改变以往教育受众面积小、成果产出少的局面。在具体的课程设置方面,可以考虑开设类似“创新创业基础”、“职业规划”等课程。在课程内容上尽量实现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注重将本专业的理论与复杂的社会现象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熟悉专业知识的同时能认识到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建设上,除了利用本校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外,还可以依托慕课等利用校外的优势资源,丰富课程内容与形式。另一方面,通过开设内容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构建形式多样的实践平台。通过通识课程中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专业课程中对意识的引导,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例如,创业实训课程、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课程等。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和渠道,锻炼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避免出现理论课程与实际操作脱节。各地方高校在开展实训课程中,一是可以利用好现有的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来开展实践教学,加快创业实训课程的场地改造和建设;二是积极拓展政府、企业、校友等各类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基地,邀请成功企业家和校友对实践教学出谋划策,为学生构建形式多样的实践平台;三是开设竞赛实训课程。通过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比赛和训练项目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培养出一支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队伍。
3.4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教师。因此,各地方高校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各种途径培养一批致力于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方法训练和创业实践知识传授的师资。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对创新创业授课教师的培训。支持和鼓励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积极参与新项目、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建立专业教师的校外实训基地,定期组织授课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培训,以利于教师定期更新课程案例素材、积累教学经验,做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其次,加强与各行各业的沟通与合作。聘请科学家、企业家、创业成功者担任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兼职教师,弥补校内师资的不足,扩大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再次,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创新创业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研讨,掌握该领域的国内外新动态,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指导能力。
3.5建立和完善针对师生的激励机制
建立和完善针对师生的激励机制是调动教师指导和学生积极参与的重要保障,是确保创新创业教育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教师激励方面,学校应对教师承担的创新创业教学、指导及培训工作给予与教学工作量同等的认定,保证必要的经费支持。对教师在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取得的奖项或成果给予认可和奖励,并在职称评定、课程建设、教材立项、科研项目、年度考核等方面予以倾斜。通过这些举措激励专家教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提高产出成果的含金量。在学生激励层面,学校应对现有的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完善学分的转换制度,扩大对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学分认定范围。对学生的优秀项目和获奖作品实行奖励制度,颁发获奖证书并给予相应的奖金。对在创新创业方面特别有潜质的学生可以进行重点培养,例如举办“创新创业特色班”等。进入特色班的学生能参加更高层次的学习、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总之,通过不同层面的激励,进一步激活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情,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唐根丽,王艳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1.26(3):76-79.
[2]刘琴琴.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5):157-158.
[3]王景.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路径[J].经营与管理,2015(6):146-149.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有关情况[EB/OL].(2010-06-01).
[5]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14年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EB/OL].(2014-11-13).
【摘要】当今教育改革的呼声很高,文章从教育改革的实现方法出发,尝试一些具备操作性的改革方法,供人们去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教育改革;方法;操作性
教育界对当今教育的诟病已经不绝于耳,但最终在教育改革上基本是裹足不前,这里面有一个原因是从教育教学理念上思考多,而从在实现方法上考虑的却不多,再好的理论没有现实的方法做支撑也是镜中花水中月。因此,我们必须在充分了解中国的社会与教育现实的基础上,才能提出可操作的改革方法论,才能在教育改革上迈出新步伐。
总结当今中国社会与教育的现实,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教育人口基数大,这个基本现实使得我们在教育改革必须所实施的策略是否具有现实性与可操作性。因为教育人口数量越大采取个性化的改革策略就可能导致成本与时间上不具备可操作性,这最终会导致我们的改革目标无法完成。
第二:社会诚信缺失严重,过去30余年的经济发展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社会诚信的缺失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由于社会诚信缺失导致了“我们没有任何一个体系能够阻挡中国没有诚信的社会现状,目前高考是唯一一个还能够阻挡权力和金钱渗透的,也许还可以给全体老百姓一个机会的考试”(俞洪敏语),从这点考虑,我们所设计的教育改革方法上要比高考更注重公平与公正。
第三: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目的没有共识,这是社会的深层次的原因,整个社会对教育的目的没有共识的时候,我们所做的教育改革难度就越大。
教育改革应分步走:
第一步:改革考试及录取制度
(一)加强学生信息采集,对学生身份信息采用指纹等多种且基于身体表征的独一无二多重身份验证,保证学生自身信息的准确。
(二)加强考试制度,保证各类考试的公平,公证。
1.建设一批标准化考场,这一类考场对对考试人数做标准化设置,内部需配备摄像头对考试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并对整个考试监控过程用网络实时开放。
2.考试试题用专用的出题软件从试题库中自动生成。除运输等必须人力参与的流程,都由电脑的来处理。
3.学生的参加考试,现场需进行身体表征的身份验证。
(三)彻底改革现行高考制度。
1.将现有选拔性高考彻底改革为水平考试。且考试不与高校录取直接挂钩。
2.将水平考试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水平考试为基本素质测试,这一层次的考试是对人需掌握的一些基本的知识能力的测试。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必需要通过的考试。第二层次的水平考试,暂且称之为选择性专业能力水平测试,这一层次的考试主要测试的是他在选择了他学习的方向后的带有专业性的考试。这种专业性的考试可以是单一性的专业,也可以是多样性的专业,也可以是一种综合性专业选项。两个层次的考试是交叉融合的。
(四)改革高校录取制度,采用软件信息化的申请制度,学生通过第一和第二层次的考试后,所有信息被录入统一的管理软件当中。学生可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身份验证窗口进入软件,申请高校,一名学生可同时申请多所高校,软件由第三方进行管理,高校最终看到的只是对应每个学生的编号,高校将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对申请的学生信息进行审核,给出审核结论及录取结果,第三方软件管理机构收到学生录取情况后。通知并邮寄相关录取信息,学生也可以通过端口进行查询录取信息。
第二步:学校改革
改革现行的学校建设与编制,在学校的建设与设置中更加重视教育公平。
(一)注重城市学校的特色建设。在考试及录取制度改革有成效的基础上,将现在的学校建设引导到特色建设思路上来,而不是现在对学校建设求大(面积大),求高(楼房搞),求重点(重点中学)。因为如果没有第一步的考试及录取制度改革各学院就无法跳脱升学率这个围城,其他任何在教育改革上的措施也都无法实施下去,这也是这些年基础教育领域改革没有什么成效的原因所在。这样就可以将教育经费及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化的分配,改变现在的教育经费和教育资源都流向部分重点学校的情况,在教育经费和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还进行集中配置,这必然导致更大的不公,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无法保证低收入人群享有公平的教育权。
(二)城乡统筹发展。在一些乡村上学难还是普遍的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一是教育经费偏重于城市,对乡镇等偏远地区的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了一些地区上学难,二是一些偏远地区的自然条件确实比较恶劣,无法建设一些优质的学校,三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师资从客观上来说确实无法保证。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一个地区范围内建设一批示范性的寄宿制学校,将这一地区的孩子集中在这几个寄宿制的学校里,国家对学生的衣食住行进行相应的补贴,让他们有一个安稳的学习环境。保证一些贫困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第三步:改革教师队伍建设
(一)提高教师待遇,保证教师社会地位
在国家与地方财政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提高教师的待遇,严格执行教师编制制度,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各地的生师比,实行教师最低工资制度,教师待遇上力求做到让教师能安定、安稳、安心,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二)严格教师培养与选拔制度
在教师待遇与社会地位有显著提升的基础上,我们对教师的培养和选拔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一是要建立一批高水平的师范类的专业院校,二是对报考师范院校的学生需做专门的筛选,三是对接受师范类教育的学生进行专业培养,注重自身知识素质,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及精神素质的培养。四是对现岗位的教师分批进行集中培训,对培训结果进行严格的测试与评估,不合格者需继续培训。直至合格为止。
(三)加强支援落后地区的教师进行制度保障
由于各种原因落后地区的师资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我们需要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落后地区师资问题得到解决,解决方法是建立一种能引导教师愿意去机制,这种机制最好的应该是以国家的名义进行建立相关制度,制度规定支教老师需有时间限制,支教期间有更加优厚的补偿措施,支教之后对其有相应的待遇保障。
教育改革之路必然是艰难和曲折的,但又是不能回避的,因为关系到中国的教育的未来,中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M].中国教育年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孙振东.质疑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效度仁[EBOL].
[3]王策三.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一一关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5).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被摆到了更重要的位置,是今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和潜力所在。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湖南省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湖南省湘乡市的私立幼儿园需要办理“八证”才能通过学区审批,办证环节复杂,耗费时间长达几年,其中资职代码证的办理还需要10万元人民币作押金。作为投资人的幼儿园园长表示,私立幼儿园处在惨淡经营的状况。幼儿园教育重在开发孩子智力和动手能力,但是聘请专业幼师工资太高而农村幼儿园以留守儿童居多,学费普遍偏低,因此他们不得不通过扩招学生和裁减老师的手段来平衡收支。湖南省长沙市桃花坪智艺幼儿园负责人表示,20世纪90年代政府对农村幼儿园给予了很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而现在政府对农村幼儿园投入已大幅减少。
二、湖南省农村幼儿园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湖南省农业人口大省的现实状况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是一个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辖14个市州,122个县区,2354个乡镇,47471个行政村。现有人口669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20.02万人,占总人口的64.5%。近年来全省大批农村劳动力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是劳动力输出大省。2004年全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1291.76万人,其中跨省劳务输出730万余人。[5]农村人口数量多,外出务工人员比重大,留守儿童数量众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农村幼儿园教育负担重、压力大的问题。
(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弱势地位
在现存的城乡二元经济模式的严格限制下,经济发达的城市优先,不仅造成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也导致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两极分化。城乡二元结构对人口素质、社会环境等方面存在很多潜在的影响,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与城市相比较低,这反过来又作用于教育,对农村幼儿产生很多不利的隐性影响,进一步拉大城乡学前教育差距,造成“一代贫困,代代贫困”的恶性循环,实现城乡二元结构的“再生产”。
(三)幼儿园教育游离于义务教育之外的尴尬处境
幼儿园教育问题的根本还在于幼儿园教育游离于义务教育之外的尴尬处境。作为人生发展的奠基性教育、基础教育的基础和终身教育的开端,幼儿园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既没有被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又不像高校一样对生活和就业产生重要影响。政府不够重视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导致幼儿园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我国政府对幼儿园教育的经费投入一直以来仅占教育经费总数的1.2%~1.3%,年生均经费仅200余元,远低于国际平均值3.8%,也低于巴西(8%)等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幼儿园教育处在边缘和相对欠发展的状态,这是了幼儿园教育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解决湖南省农村幼儿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从制度的根本上把义务教育延伸到幼儿教育阶段
9年制义务教育是建立在传统教育从小学开始的基础上。既然现在的教育已经全面从幼儿园开始了,所以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把义务教育延伸到幼儿园,形成12年制义务教育。我们现在对幼儿园教育事业在国家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性作用认识不够深,没有从国民教育战略高度认识幼儿教育地位和问题的严重性。
(二)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农村幼儿园教育发展模式
在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以前,幼儿园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不应该完全交给市场运作,必须要实现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农村幼儿园教育发展模式。特别是对于经济落后的地域,政府投资要相对更多,以保证其幼儿园教育的正常运作和发展。在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投资力度。
(三)保证条件建设一支有专业素养的农村幼儿园教育幼师队伍
建立农村幼师资格评定制度,明确农村幼师职责和要求。同时,提高农村幼师的福利待遇,增强职业吸引力。组织幼师继续教育培训和考核,同时多渠道扩招农村幼师,优待回乡发展家乡幼儿园教育的本专科毕业生。
(四)人性化地完善农村幼儿园审核管理制度
目前,农村幼儿园教育主要是民办,民办教育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对于农村幼儿园的审核和管理就尤为重要。一方面,对于具备条件的幼儿园,应该减少审核办证环节,给民办教育提供人性化服务;另一方面,对于“黑幼儿园”,要严厉查办,确保农村幼儿都能进入正规幼儿教育。
(五)传播和普及有关农村幼儿园教育先进理念
农村地区大多数人都不了解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忽视或小看幼儿园教育给幼儿成长带来的影响,造成了家长与幼儿园脱节、学生与老师脱节的现象。因此,我们应该及时传播和普及有关农村幼儿园教育的先进理念,让农村幼儿的家长、老师进一步认识到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重要程度。可组织优秀幼师志愿者下乡宣传,鼓励优秀幼师返回农村教学。对于一些偏远贫困地区,我们可以进行个案建设,重点建设,树立典型,然后逐步延伸到各地农村。建立生动有趣的幼儿科学教育的多媒体数据库,吸引农村幼师主动播放、学习、模仿和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水平。
一、我国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1.1教学设施不完善。
我国很多农村地区政府对于幼儿教育不够重视,公办幼儿园远远少于民办幼儿园。大多数幼儿园的规模非常小,通常只有几个班的幼儿。相比于城市较完善的教学设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幼儿教学设施不够完善。比如很多幼儿园没有独立的幼儿活动室,只有一个教室,教学和活动都在一个教室里。有的教室的教学环境很差,通风不畅,而且存在废弃木材等,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农村幼儿园基本没有休息的地方,学生中午放学回家,下午再上课,一路上存在安全隐患。多数城市幼儿园在教学楼附近都有丰富的游乐健身设施,还有一些大型玩具,而这些游乐设施在农村幼儿园几乎看不到。没有游戏的幼儿教育对于幼儿是非常不利的。
1.2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的薄弱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师人数等方面。农村很多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相对较低,他们学历不高,对于工作的责任心不强,不把幼师作为自己的长期职业.得过且过.这就造成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农村幼师由于自身的教育水平不高,很多并非专业出身,他们的教学观念比较保守,认为只要关注幼儿不出事就算完成任务。他们不具备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比较落后,通常只按照一些传统的育儿方法教学。同时,农村幼儿教育的教师数量是非常医乏的,一所民办的幼儿园,一般只有两三个幼儿教师。
1.3地区发展不平衡。
我国的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很不平衡,一般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关。发达地区的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得比较好,落后地区的农村连一般中小学的教育都无法保证,更不会关注幼儿教育。
二、搞好农村幼儿教育的对策
2.1加大幼儿教育投入力度,完善教学设施。
政府和教育部门需要加大对于农村幼儿教育的投入力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需要不断地增加对于农村幼儿教育的资金投入。政府需要从财政支出中专门拿出一部分经费完善农村幼儿教育的教学设施,还可以通过招商引资,扩大融资渠道,进行幼儿教育的多元化投资。比如江苏省苏州对于农村幼儿教育的投资方法非常好,他们利用企业捐资、村村联合等多元化的投资方进行幼儿教育的融资,改善苏州农村幼儿教育的教学设施,促成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
2.2丰富培训形式,提高教师素质。
农村幼师的素质相对偏低,需要通过丰富的培训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加强对幼师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幼师培训体系,关系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首先要向幼师们灌输正确的教学观念,提高幼师待遇,留住幼师的人需要先留住幼师的心。对幼师进行多层次培训,将不同专业的幼师照不同的方法进行培训。学校可以招聘更多的优秀幼儿教师,并定期组织幼师技能比赛及相关的评比活动,以增强幼师们的荣誉感。
2.3政府合理引导。
政府部门要积极合理地引导幼儿教育的开展,促进农村地区合理地发展幼儿教育,各地区平衡、共同地发展。比如政府可以加强农村各地区幼儿园进行交流学习,还可以派遣专业的幼儿教师去一些比较困难的农村支教,以推动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结语幼儿教育是孩子教育的起点,对幼儿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我国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关系我国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设好农村幼儿教育对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艺术教育获得了广泛的发展空间。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艺术教育教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中国声乐艺术教育的现代理念
(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对自身的关怀程度日益提升,“以人为本”的口号越来越响亮。那么,具体到声乐艺术教育领域,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呢?笔者认为,首先,就是要根据具体学生的先天条件,判断他是否是这块“料”。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高明的老师,面对缺乏必要嗓音条件的培训对象,也很难有大的作为。第二,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因材施教”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教育方法,实践证明,这正是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合格的声乐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性格偏好,选取合适的教材,既发挥学生的长处,又能修正他的短板,全面提高表演艺术水平。
(二)专能互动,发挥合力
所谓“专”,取“术业有专攻”之意,指声乐演唱的专业技能。所谓“能”,则有广义、狭义两解。广义上的“能”是指包括知识、情感、道德在内的一切与“人”的本体性有关的要素,狭义上的“能”主要指与声乐表演艺术相关的人文领域内的才能。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对“专”与“能”的曲解,比如,有些人片面地认为,声乐教育就是“教唱歌曲”,再高级一些,可能会想到声带的训练、气息的控制。但这些都不足以培养出一名优秀的声乐艺术表演人才。正确理解“专”与“能”的辩证关系,并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是检验一名声乐教师是否合格、优秀的重要标志。美国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曾经对音乐教师的标准做出明确界定:“除音乐专业知识外,应具备全面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将这些知识不断构建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能够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过硬的演唱技术的训练本领,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克服歌唱技巧层面的困难;又要有深厚的人文修养,并能够正确引导学生,拓宽艺术视野,增强艺术修为。技巧是有限的,情感是无限的,一个学生的“能”的范围越广阔、越深厚,就越有可能深入地理解作品,深入挖掘并生动表现出其中的情感,才能演唱出真正打动人心的旋律,而非仅仅是空洞乏味的炫技。
(三)中西结合,博采众长
西方声乐艺术的美声演唱方法,与我国的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犹如同一根脉中绽放出的两朵姐妹花,各有千秋,同样风华。不论是浑厚的“美声”,还是嘹亮的“民嗓”,都是在通过歌唱的方式,表达人类共同的美好情感,二者不仅可以称为“殊途同归”,甚至可以理解为“志同道合”。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毕业于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女高音歌唱家邹德华便开始在“美声”与“民族”两种唱法的融合上进行有益尝试,后继探索者从未间断。当代中国,已经在经济、文化各个领域与国际社会紧密接轨,我们的声乐艺术观念同样需要与时俱进,脱离所谓的土洋之争、民美之争。声乐指导教师更要勇于摆脱固有观念的束缚,引导学生通过科学、舒适、可持续的发声方法,结合每一部具体作品的创作背景、表现内容与技巧手法,设计出最合理的演唱方式。只有打破狭隘的艺术观限制,批判地继承并发展中西方艺术精华,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声乐艺术表演人才,推动艺术事业健康发展。
二、在教学中践行、完善理念
作为一名声乐教师,我们肩负着培育国家声乐艺术表演人才的光荣使命。只有站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我们才能深刻认识祖国声乐艺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我们不但要站得到高处、看得见远方,更要沉得住气、静得下心,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在每一堂课上、在每一位学生身上,倾注热情,贡献智慧,我们才能真正践行中国声乐艺术教育的现代发展理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声乐教育美学标准的设定,来源于教学实践,也要接受实践的再检验。面对不同特点的学生,我们要善于将宏观的理念具体化,并从不同的接受、反馈过程中,提炼共性化的规律,丰富原有理念。只有形成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良性互动,才有可能实现声乐艺术教育的螺旋式上升,培养出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声乐艺术表演人才,迎来中国声乐艺术豪杰辈出、光彩夺目的美好景象。
1实践性教学在理论课堂中的应用
在整个教学中、理论必须要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所以,要改变单一死板的理论教学模式,多多实践。充分挖掘出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能力,在理论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根据主讲的知识内容,带学生们参观游览相关的环境设计作品,比如说一些新的知识点现场讲解讨论,只有对实际设计作品的考察研究,才可能更加具象的使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安排实际作品案例进行分析及讲解。例如,大型商场灯具布置采光的合理性、幼儿园色彩搭配是否得当,园艺布局是不合理,舞台表演灯光效果是否绚烂,让学生根据实际与理论相结合,加深知识点的理解。
2实践性教学在实验课堂中的应用
实验课是教学中重要的动手课程,是理论的基础上的专业能力训练,是学生对环艺设计理解程度的检验。同学们在实验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来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并且教师可以及时补充帮助学生们消化,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同时,激发出学生们动手实践能力,挖掘学生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实验课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课堂上,提倡学生们自主的学习环境设计中例如颜色搭配知识,适用的场合人群相关信息,要求同学们自己去图书馆网站自主查询学习。在查询得到的知识中,学生们会有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的了解到环艺设计的技术性、艺术性和科学性。会提升自我专业的自豪感,从中获得知识认知快乐。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其次,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作品,从构想到最终成型。例如,幼儿园颜色搭配的设计,利用以教授的相关环艺设计软件,以自己所理解的知识体系去设计完成绘图实践。
3实践教学在生产实习中的应用
作品最终是要在实践中检验,生产实习就是让同学们到实际的社会中去工作体验利用一些社会上的企业资源优势让学生们学习到一些,学校书本中,甚至连教师在社会变迁中学不到的知识,增加学生们的学习乐趣。相对于一些大学专业老师而言,因为长时间的在课堂中教学实验而欠缺实际的社会工作经验,会与环艺在社会中的实际应用想脱离,使老理论知识与实际接不上轨。带领学生们社会实践的这个机会,老师们也得得到充电,知识更新,做到与时俱进。对于环艺艺术学院来说,而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企业资源,为了以后环艺实践教学做好铺垫。也为学生们毕业后投身社会工作中打下基础,快速融入社会,促进专业知识的不断提高。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对象是未来的小学美术教师。就目前的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教学来看,大多数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完全采用高校美术专业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偏离了师范性,忽视了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美术教育应从小学生抓起,尤其是色彩教学,它能引领小学生走进美术课堂,感知美术的魅力。对色彩的把握,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点,也是发现并启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从色彩教学中,教师能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构建良好的美育环境。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 色彩教学
不同性格的学生对色彩有不同的感知,这为教师开展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心理学把色彩与学生的思维建立起关联,尤其是色彩的感知、触觉等方面,来提升学生的审美心理水平,促进学生色彩感知能力。因此,笔者通过对比分析色彩艺术形态,从色彩的感知与想象力来优化小学美术教育实践,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趣。
一、色彩艺术的形态表现
色彩是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在分析色彩时,除了本身的物理色差之外,教师的心理感知也会呈现出一种意象。如红色的花朵格外引人注目,所以公共场所的一些标志通常是红色的;橙色具有强烈的色彩意象,所以救生衣、登山服、消防员的服装多以橙色为主。研究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之后,笔者发现有些色彩的组合会显得更加和谐、统一,令人赏心悦目。如在照相时,选择冷暖色调搭配的衣服,能在不同的比例下形成主次分明的色调,以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色彩与色彩之间的搭配,以临近色阶较为和谐,如绿色与蓝色衔接、黄色与橙色衔接。在对比中,不同色相之间会显得更加突出,如黄色与紫色、橙色与蓝紫色、红色与绿色等,强烈的色彩对比效果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二、色彩与学生心理的关联
色彩与心理具有一定的关系,不同的色彩能反映出不同的心理。如红色让人联想到火热的太阳,黄绿色让人感知到万物的生机与活力,而黑色则使人感知到不详、神秘或悲凉。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生更喜欢冷色系中的蓝色或绿色,而女生则喜欢暖色系中的红色或粉色。学龄期的孩子对色彩的敏感度更高,如偏爱橙色的学生,性格较为外向,心地善良而直率,充满好奇心;偏爱绿色的学生,求知欲较强,具有较强的协调性和包容性,喜欢集体生活,但显得低调,能够与周围同学保持融合的关系。在小学生美术课程中进行色彩教学并非易事,由于色彩与学生的感知能力联系较为紧密,所以教师应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图形、色彩。如借用橡皮泥、彩纸、彩色画笔等,让学生感知到色彩的多样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不同颜色的玩具来增强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如在手工课上,学生可以运用不同色彩的组合,创作出自己的作品,从五彩斑斓的色彩世界中感知微妙的变化。
三、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方法
色彩教学法对于学生思维的拓展、情感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如在国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中国画的色彩运用,来表现传统绘画的民族特色。但是,国画中的技法、笔法教学缺乏趣味性,所以教师可以引入游戏,把典故作为课堂导入的主题,把宣纸置于木板上,利用泼墨方式来进行浓墨勾勒,再调以淡墨,在纸面形成不同的肌理效果,从而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强化了学生对水与颜料的感性理解;在水彩画教学中,水彩的艺术魅力体现在学生的观察力上。水是水彩的组成部分之一,清澈、柔和,而色彩则是颜料,五彩斑斓。由于水彩在绘画实践中不易把握,所以低年级学生可以先用油画棒绘画,从日常花卉、器物、常见用具的临摹中增强学生对色彩的感知与想象。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水彩感,训练学生分辨不同的颜色,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总而言之,在色彩教学中,教师需要把丰富的色彩环境作为学生感知色彩的条件,从色彩感知与心理启发中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小学美术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性格、强化学生的德育品格为主,而色彩教学,则让学生从五彩的画面世界里感知生活的多姿多彩,从而快乐、自信地成长。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中设计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1.社会与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促成了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对设计意识培养的重视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发展最快的时代。进入21世纪,这种速度在进一步加快,科技进步给经济、政治和文化带来了一系列深刻变革。然而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高低与教育息息相关,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国民素质,重视教育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战略手段。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教育革新,当代中国教育发展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冲击。学校把美术学习当作纯粹的技能技巧训练,教学侧重于绘画与制作的技能性问题,过于注重接受性学习的做法,使学生缺乏主动的审美体验和探究活动过程,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目前,随着现代设计在我国蓬勃发展,过去那种轻设计、重美术的现象有所改变。在国内中小学教育中,美术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它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未来生活和身心发展,设计意识培养在美术教育中已经得到广泛重视,尤其是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设计意识培养在基础美术教育中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教育价值。
2.设计的自身发展
透过人类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难发现设计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21世纪是设计的时代,设计的发展,离不开设计教育的研究。被誉称为“工业设计之父”的威廉莫里斯早在19世纪就倡导设计事业必须与社会发展需要密切关联。设计教育是具有强大延伸性的工具,不仅仅丰富了自身人才的塑造,也大大拓宽了其他职业范围人才的培养。美国学者西蒙教授认为设计科学是一门区别于技术与艺术第三类知识体系,英国设计泰斗艾克博士也认为设计是培养人们思维模式的第三种科学,国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柳冠中教授同样认为设计是人类的第三种智慧。我认为,理想的设计教育过程,学生的兴趣应该是老师关注的焦点,这是最有效的学习动力。老师应该非常重视学生的意见,在课堂上是否出现踊跃激烈的讨论是课堂成功与否的标准,学生的决定和自由选择也由学生自己负责,其他人,包括老师,不要过多干涉。这种自由多远式的教学,给学生带来创新理念的源泉和意象,指导其实践动手能力,为今后学生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培养出可塑性强适应性大的新生代。因此,我想从影响设计意识的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阐述几点具体的要求。主观方面,我认为应该从设计意识的主体即:老师和学生两点分析;客观方面,认为是设计意识的内容与形式两方面。
二、设计意识的培养要求
1.主观方面:对教师的要求
(1)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设计的本质是服务于人。要使学生学以致用,作为教师,首先要学以己用才可授予他人。诸葛亮从未出山,却有刘备三顾茅庐。这足以体现不断丰富自身知识的重要性。梳理各个知识点使之形成环环相扣的知识体系的能力是必备的,当然,更应该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这样的体系,这不是简单的传授,而是技巧化、人性化、智慧化的体现,对教师有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有灵活的思维也需要老师紧跟时代步伐,有条不紊的做好学生的带头羊,和自己的学生一起成长一起学习一起感受快乐。
(2)做学生的忠实听众一位好的老师不仅仅要具有丰富的知识能力素质,更要是一位好的倾听者。这里的“听”不单单是用耳朵来听,还需要老师们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课堂上,老师很多时候应该比学生更加积极主动一点,面对中小学生,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脾气习性,不像幼儿园的孩子那样无所顾忌的表达自己。所以,这时候,老师可以主动的去询问学生自己内心的想法,比如说‘你喜欢老师怎么样教你们呢?’‘你觉得老师上课的时候哪些地方做的不好呢?’等等。不单单把自己看作是老师,或许更多时候可以把自己看作是他们的朋友。当然,时不时的留心每一个同学的日常表现,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学,对老师是一个挑战,但更是一个好的途径。要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想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让程度不同、兴趣不同、素质不同的学生时时都保持着对课程和对老师自身新鲜感和学习动力。
(3)注重理论基础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哲学上有说: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对理论具有反作用。这就要求美术老师需要将学术理论和实际操作乃至生活相结合。不仅是要关注于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更要从自身的素养打基础。就自身而言,美术老师还应是一个勇于追求幸福感的人,包括其自身的品味、包容和创造力的体现。美术教育是充满灵性的、智慧的活动,不是干巴巴的、教条式的教育,所以美术老师也需要有智慧和灵性。美术教师要用自身的人格品质来影响学生,用爱心、同情心、宽容心来对待学生,以负责、认真的工作态度来开展教学。这样才可以言传身教。
2.主观方面:对学生的要求
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学生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应达如下目标: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因此,学生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提高主动性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互相沟通互动的过程。有好的老师是不够的,同时也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不然,就真的演变成了对牛弹琴。主动性的体现,比如说:上课经常提问题、积极寻找新的思路、课后和老师探讨自己新想法或者是生活上的小细节。也可以是学生之间时常的交流,甚至是比较。这样的学生才会有十分强烈的求学欲望和进取心,也是老师教学过程中很好的案例和伙伴。当然了,教学目的和成果也会事半功倍。
(2)培养想象力由上一点我们可以得出,积极主动的学生似乎在创造力上也是有优势的。但这绝不是肯定的。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似乎比幼儿时期有些困难。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形成了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固定模式。但是作为学生,一切都有可能,因为我们还在学习,这样就有重新乃至更一步创造的可能。所以,我们也应该对自己有一定的信心。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多对生活上的美加以关注,做个有心人。感受大自然的美,发觉人内心的美,从而体现在我们自身作品中。
(3)设计工具随着现代经济技术发展,美术工具也是纷繁多样,供不应求。好的作品当然离不开基本的设计工具。常用的有:马克笔、彩笔、尺子、剪刀、彩色小贴纸等工具,这些工具应用范围很广。我们应该对它们多加爱惜保护,他们也是美的化身。设计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对主观因素方面的要求,即就其主体:老师和学生而言。更有其客观因素的需要。下面我提出两点比较关键的要素供大家参考。
3.客观方面:设计意识培养的内容要求
为了比较准确客观的说明这一点,我直接引用了《美术课程标准》中对不同学生阶段的学习目标的确定。其表述如下:第一学段(1~2年级):初步认识各种工具,用身边可以找到的各种媒体,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式进行简单结合和修饰,体会设计与制作的趣味。第二学段(3~4年级):学习对比与均衡、和谐与对称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装饰,感悟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第三学段(5~6年级):运用对比与均衡、和谐与对称、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第四学段(7~9年级):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均衡、和谐与对称、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在第一学段(1~2年级)中,针对低年龄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目标的指向是“媒材”“尝试”“体验”和“乐趣”几个词。对新入学的儿童来说,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首要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应尽可能的淡化。因此,美术教学应从“看看、想想、画画、做做”开始,通过感官体验各种媒材工具的特质,尝试进行各种“简单的组合和装饰”,开始体验到设计的乐趣。到了第二学段(3~4年级),“简单的组合和装饰”就递进为“简单的设计和装饰”,“组合”可以是自由的、随意的,而“设计”则必须是有一定目的的、秩序性的。第三学段(5~6年级)再递进为“进行设计和装饰”,去掉了“简单的”一词,意味着进入高一级的层次。第四学段(7~9年级)最终递进为“进行创意和设计”,指向了思维活动和操作实践过程的要求。
4.客观方面:设计意识培养的形式要求
(1)课程内部结构调整与优化哲学上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在这里,教育课内部程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设计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课程结构往往直接体现人才的培养规格,决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关键。过去,我们的课程存在一些重专业、轻人文,重技能、轻理论,分科过细、专业面过窄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根据现代学科发展的整体化、综合化趋势,希望教育部门继续深化课程的内部结构调整与优化,帮助学生在发挥自我能动性上更进一步,才能为设计意思的培养创造更大可能性。
(2)融合借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任何一门艺术知识不可能单独存在,总会有和其相关联的因素互相存在着。因此,美术教育中设计意识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美术本身,而应该发散开来,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借鉴,甚至与国外美术教育相互吸取营养元素。就目前国内而言,深圳大学艺术系根据当前艺术教育的这种现状,有意尝试的一门新的教学实验课,它的实质是一门综合创作实验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接触多元的艺术创作形式,研究多材料多手段的创作方法,唤醒学生对外部事物的艺术感知力,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潜能,让学生在更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艺术表现的丰富性和多样选择性,学会探索与发现,发展学生的综合创造能力,并且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方法。这是一大突破性的创举,同时,我想,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能否也可以这样做呢?为什么不能从学生的这一启蒙阶段入手来开发其设计意识呢?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大学,我们更应当将其在少儿乃至幼儿教育中发展开来,并探索更多更好的教学形式,来提高不同学生的设计意识。当然,这对于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任重道远的,但是。这必定是可行的,并且有价值和更加深远意义的。另外,借鉴国外的设计理念来丰富我们自身的设计意识方向也是作为新时代学生和教育部门的责任与要求。
(3)教育环境要想培养同学们的设计创新意识,就一定要为同学们提供相应的适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同学们才有可能喜欢美术,进而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缓解自己的压力。在每一位同学的心目中都有一个想象的世界,使其可以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美术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美术教育历来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整体课程的改革,在综合教育中,美术活动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综上所述,美术教育对于设计意识的培养是一门比较繁重的工作。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要求,国家教育制度的革新也是原动力。相信在整个大环境的发展影响下,设计意思的培养也会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学生不仅仅学到是知识内容,更多的会带给他们美的享受。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音乐教育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下,对其发展方向有了更为客观、理性与全面的认识,并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教育理念。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改掉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在传统的音乐课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音乐课,无非就是学习简谱、试唱、音乐欣赏等等。而且,由于近几年音乐教师的缺乏,大多数音乐老师均为兼职的而非专业的教师,有的甚至连弹琴和识谱都不会,音乐课完全的改成了录音机为核心的音乐欣赏课。这些都是违背音乐教学模式的。因此,为了改变当前的情况,在教育部门和学校加大对所缺音乐教师招考和现有音乐教师培训的基础上,广大音乐教师也要改掉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以新的教学理念来实现音乐教学的美感教育。首先,为了实现音乐课教学的美感教育,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教师要改变自己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的发掘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实现课堂教学。其次,在信息时代,教师不要仅满足于教程,要通过网络不断的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上课时能提供最大的信息量为标准进行授课。再次,教师要利用新课程理念,善于采用任务型教学和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中陶冶自己的情操,真正实现实践与学习的双向结合。可见,在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中,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己,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完成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任务。
二、在学科教学中综合培养学生的美感
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除了基础的乐理知识的学习外,还有一部分是属于音乐欣赏的范畴,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分的把握住教材和学生,使两者在时代气息的指引下能够形成较好的和谐。
1、乐理知识学习中的美感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乐理知识的传授时,教师应该尽量采用生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能够真正的体会到在美中学习音乐。比如在简谱学习的过程中,虽然每个简谱都是由阿拉伯数字构成,但其发音却完全不一样,这时教师不但要让学生迅速的记住简谱的发音,同时,还要通过不断的听力练习,使得其对不同高度的音符形成潜意识,以免造成基础不牢而影响后续乐理知识的培养。而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记住这些音符,教师不妨以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声音来模仿,使得学生们们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记忆。
2、线谱学习中的美感教学
相对于简谱而言,线谱的学习相对比较困难,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得法,那么线谱的教学也会变得简便。首先,我们可以以蝌蚪游动的模式来像小学生们传授,比如说小蝌蚪在第几线,游到了第几线,音符的高度就发生了变化,这样就可以形象的让学生们记住这些音符,并形成深刻的印象。还有,在传统的线谱教学中,我们主要的是采用以手为媒介,通过口诀的方式来解决,这一点在新的音乐课程中是可以借鉴的,但如果教师能够更好的运用游戏的方式,生动的教授这些比较死板的乐理知识,那么,音乐课就会成为学生们彼此乐级的科目了。
3、拍节的学习中的美感教学
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演奏音乐的过程中,拍节的作用至关重要,拍节不准会使整个音乐失去其应有的魅力,因此,音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拍节训练时,从一开始就要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习惯,由简单到复杂,使学生们能够比较容易的掌握拍节。比如,在向学生介绍拍节时,我们可以举钟摆的例子,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拍节,还有,高跟鞋走路的声音,这也是一个拍节,再通过课程的要求,把相关的知识结合起来,并让学生们用手和脚配合,这样,拍节的训练难度也就不复存在了。
4、音乐欣赏课中的美感教学
与以上所说的音乐课程教学相比,音乐欣赏课是最能够体现美感教学的。众所周知,不同音乐可以表达不同境界,有的是抒情的,有的是震撼的,还有的可能是行进的。这样,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美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是课程的主体,所以,一般都是采用播放音乐,教师讲评的方式,个别的也会有学生的猜想。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主体地位被学生打破,所以,教学变成了,先由学生去猜想,然后教师再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大家一起来探索是否是某种规律和境界。比如,在进行《蓝色的多瑙河》这首曲子的欣赏时,学生们是否能够体验到河中的情景和两岸的景色;进行《义勇军进行曲》的欣赏时,学生们是否能够体会到战火硝烟的场面;在进行《好汉歌》的欣赏时,学生们是否能够体会到梁山英雄的那种粗犷和豪迈呢?这些都是我们音乐教师要做的。我们要善于在教学中挖掘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美感能够真正的培养起来。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美感教教育,是符合当前新课程教学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的,也是有利于学生美感的培养和提高的。因此,广大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充分的利用网络与媒体,为实现新的课程标准和学生美感的培养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一、合理应用多媒体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其在各行各业得到了普及和应用,教育事业方面也不例外,多媒体的应用就是最好的例证。所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工具,其给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多媒体是一个集声音、图像、视频于一体的技术,其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音乐教学场景,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和学习中来。此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抓住学生爱玩的这个特点,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来进一步活跃课堂的氛围。如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根据音乐环境自己编一套动作或者让学生模仿音乐中小朋友的动作等。这样在同学们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的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也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在教师教授有关《春秋花月夜》这篇音乐欣赏课之前,可以提前在课下搜集一些与这篇音乐课有关的音乐、图片或视频短片等素材,并将这些音乐素材做成PPT的形式或视频的形式,待正式上课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插入这些素材,为学生们营造一个真实的音乐情境,让学生们在生动、形象的氛围中感受这篇课文所要表述的感情,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往往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使学生长时间的被动学习状态,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们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高。此外,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在音乐方面所表现出的各项能力也参差不齐,如果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加注意,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打击部分水平较低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严重的还会使这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创新教学方法是在必行。而就具体方法而言,教师可以在开展课堂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通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或游戏项目来活跃课堂的气氛,同时也可以通过在班级中开展一些话剧的表演活动来为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促使学生在音乐知识方面的创新能力得到切实地提高。例如,教师在教授有关音乐节奏方面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活动来提高同学们听课的效率。如教师可以将预先准备的五张节奏卡片分给同学,让学生依据比赛的方式来根据音律打出对应的节奏,然后将全班同学分成5人一组的小组,并要小组之间的成员进行讨论。这样一来,小组中的各个成员都可以各司其职,有的用手拍节奏、有的在思考、有的在安排节奏。最后教师需要对于小组的节奏安排情况进行点评。通过这种多方位的教学方法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三、激发学生想象力
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和认知能力发展的时期,其对于任何新鲜的事物都具有高度的好奇和兴趣。教师课可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地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想象力的目的。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往往更加侧重于教授学生的唱歌方式,这样很自然地会使课堂显得单调、乏味,久而久之,学生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将其与教材的授课内容相结合,以一种活泼的教学方式来展示给学生,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想象力,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教授有关《军队进行曲》部分内容的时候,待学生听完之后在其脑海中会形成哪种形式的场景画面,是游泳、跑步的场景还是跳舞、走路的动作呢,无论哪种形式的联想画面都可以极大地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有关的授课内容。此外,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还可以促使学生将想象转换成抽象思维,提高其理性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要想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方式,就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于学生学习的束缚,努力为学生的音乐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此外,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需要对于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只有这样,创新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才可以得到切实的落实和开展。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